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抓好抗洪救灾努力减轻粮油损失的紧急通知
(渝农发〔2010〕240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5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在遭受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的同时,相继发生了多次严重的大风、冰雹、暴雨、洪涝灾害,并引发了较重的山地滑坡、耕地冲毁、病虫等次生灾害。为抓好当前的抗洪救灾工作,特作如下紧急通知:
一、立即派出督导工作组
各级农业部门要紧急行动起来,及时深入受灾第一线,准确掌握当地的大田作物受灾情况,及时派出工作督导组分赴各受灾乡镇,查看受灾情况,指导救灾工作;要组织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和指导农民搞好抗灾救灾工作和大田作物田间管理,继续扎实开展“百日田管行动”。
二、落实抗灾救灾措施
一是立即清沟排涝。突击清理三沟,疏通水系,改善根际环境。二是及时扶苗洗苗。三是要补施肥料。天气转晴后,要迅速采取叶面喷施速效氮肥、钾肥,结合防治病虫,实行药肥混喷。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治。要密切关注“两迁”害虫、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玉米纹枯病、番茄晚疫病、西瓜叶枯病、炭疽病等病虫的发生发展动态,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制定分类防治方案,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做好防治物资配套服务,指导农民有效防控,努力降低病虫危害损失。五是要及时搞好除草松土,培土壅根。六是受损严重水稻可割苗蓄留洪水再生稻。七是抓好增种补种和改种。对被冲断或冲毁的粮油和蔬菜作物可及时收获;对水毁严重,确实不能挽救的,要大搞增种补种和改种,弥补灾害损失。
三、积极发展晚秋生产
我市秋季光、热、水、地资源丰富,宜种晚秋作物多,抓好晚秋生产大有可为。各地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抓好关键技术,落实配套政策,确保今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今年晚秋生产应努力扩大晚秋粮食种植面积,比常年增加100万亩以上,突出区域特色,抓好秋洋芋、再生稻两大骨干品种,因地制宜发展粮、经、饲兼用的秋红苕、秋玉米、秋荞、再生高梁、秋大豆等短期作物,既增加产量,增加蔬菜品种供应,又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推广行之有效的技术,努力提高单产,使晚秋粮食总产达到50万吨以上,比常年增加20万吨。各地在制定晚秋计划的同时,要及早准备各种种子种苗的收贮调运,有针对性地开展晚秋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发布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帮助农民作好产销衔接,拓宽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