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控制我市冶金、电力、石化等行业的资源消耗率,限定排污强度指标。推广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启动低能耗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加快建立大型区域供热中心。发展以清洁燃料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轻轨等为主的绿色公共交通。倡导社会车辆和私家车使用清洁燃料。在农村村镇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总量计划,完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和减排任务。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园艺设施节水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对现有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对工业企业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更新用水工艺设备,提倡中水回用,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重复利用率,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大力推广应用节水设备,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成果。
提高土地资源支撑能力。严格执行耕地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保证196万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严格规划控制用地规模;强化计划调控的管理与监督;合理利用经济杠杆和金融政策调控土地;不断推进集约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大市内及工业园区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处置力度,建立用地退出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全面推进耕地和基本农田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废旧宅基地、煤矿塌陷地、工矿废弃地的整治,争取复垦。
第八章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增强科学发展活力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更加重要。
第一节 推进机制体制改革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效能政府”为目标,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理顺部门职能关系,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的便利办事机制,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全程帮办、代办、联办。构建市、县、乡三级政务便民服务联动网络体系,推进审批服务简单化、高质化和高效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政府执行力、创新力和公信力。
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依照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革措施。完善配套政策,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绩效评价制度。改进财政投入和监管方式,深化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等领域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安全有序流转;促进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
启动“扩权强镇”改革试点。以扩大试点镇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核心,赋予试点镇在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管理、综合执法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县、镇两级政府的事权关系,提高试点镇政府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自主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理顺产权关系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财权与事权相配套的财税体制。以培育各类投融资主体为重点,积极引进多种战略投资者,尝试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基金。继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各项改革。
第二节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银川市有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清理和废止有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部门政策和规章,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和改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健全融资担保、信用评价、技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加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在政府采购项目中充分体现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落实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按照“扶强、促中、育小”的思路,继续加大对非公有制优势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节 构建内陆开放新格局
依托区位、环境、资源等优势,面向能源金三角,辐射宁蒙陕甘;发挥民族特色,拓展同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开放与合作,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面向能源金三角开放。积极发展为鄂尔多斯--榆林--宁东等能源基地配套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设备制造,开展维修、物流、营销等服务,抢占能源化工技术服务制高点,将银川建成面向能源金三角的生产性服务基地。
面向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开放。大力发展房地产、餐饮、娱乐、教育、医疗、购物等生活性服务业,形成以银川市为中心,覆盖蒙西(阿拉善盟、鄂尔多斯等)、陕北(榆林)、陇东(庆阳、平凉等)在内的300公里区域范围的消费服务基地,将银川市打造成为西北地区居住、消费的中心城市。
面向全国开放。重点发展特色旅游、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外包服务、休闲度假等新兴服务业,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来我市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职能型总部。合理承接东中部地区向西部转移的产业,引进发达地区的先进产业项目、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促进产业升级。
面向穆斯林国家和地区开放。抓住中阿经贸论坛永久会址落户银川的机遇,打造面向穆斯林国家和地区开放的桥头堡,建设清真食品认证、经贸文化交流、伊斯兰金融“三大中心”;搭建世界穆斯林文化城、中阿经贸论坛银川永久会址、国际穆斯林商贸中心“三大平台”;发挥我市在促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能源、科技、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交流合作的作用,把银川市建成“东方穆斯林之都”,搭建起我国与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平台。
努力争取在我市设立西北内陆开放型综合保税区,成为我国面向中东、中亚地区的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的出口加工区和国际贸易中转枢纽。
第九章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把银川建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城市。
第一节 办使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鼓励优质幼儿园开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对城乡民办幼儿园给予适当补贴。教育部门要加强管理与监督,引导其提供普惠性服务,让群众可以在缴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公办园或民办园。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政府要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农村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要优先用于改扩建幼儿园,促进各类幼儿园合理布局,确保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得起”。争取到2015年,市区和农村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分别达到95%和70%。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各县(市)初中阶段教育逐步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着力建立区域内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到2015年,力争乡镇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要求;3个县(市)区创建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