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银政发〔2011〕3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已经银川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
序言
“十二五”时期是银川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科学编制“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开创“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规划由《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组成,以中央和自治区的规划建议为指导,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是“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发展背景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十一五”时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银川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重大机遇,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方式有所转变,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的主要目标如期完成或超额完成,为我市“十二五”期间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十一五”回顾
回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工业“一强五优”、农业“两强多优”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传统服务业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应运而生。预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3.26亿元,比2005年的293.6亿元翻了一番多;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64亿元,比2005年的18.16亿元翻了一番半;“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3亿元,比“十五”期间的累计646亿元翻了一番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73元,比2005年的8852元增加了822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61元,比2005年的3493元增加了2668元;移民地区农民纯收入达到3458元,与2005年的1517元相比翻了一番。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8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43.9万人,参加新农保31.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8.8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32.39万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并不断完善,基本解决了农民征地拆迁补偿遗留问题。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高标准通过“两基”国检验收,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银川职教中心和一批新建、迁建中小学校全面建成,“教育在银川”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打造全国食品安全先进城市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步伐全面加快,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活跃,湖城之夏·广场文化季活动、《月上贺兰》回族舞剧、贺兰山岩画艺术节成为银川靓丽的文化名片。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中国500强企业发布暨大企业高峰会、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中国市长论坛、首届中阿经贸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银川的知名度、美誉度空前提高。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市党、政、群部门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人事管理、财政管理、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不断推进机制改革,事业单位稳步推进分类改革,金融系统扎实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推进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与穆斯林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近联、远引、外拓”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五创”工作取得实效。成功创建并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不断丰富,品位进一步提升,功能日益完善。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一产、二产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中高层次人才和专门研究机构缺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移民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居民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均衡。
第二节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呼包银重点经济区、银榆鄂能源化工金三角、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建设上升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国务院支持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全面落实,为我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为我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快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开放,为我市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跨越式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为我市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创造了条件。
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全球性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我市经济增长仍然过于倚重投资,消费与出口拉动不足;经济增长方式偏重于外延式扩张,依靠自主创新的内涵式增长所占比例较小;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龙头企业少、规模小,部分产业尚未形成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供求矛盾较为突出;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生态环境保护等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