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规范收入分配管理和调控。调整完善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巩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工作,适时推进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坚持包容性增长,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稳步提升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完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开展以工资增长为主题的各类要约活动,着力提高一线职工和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积极推动企业工资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全面实施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欠薪报告制度,确保全市企业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力争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年增长12%以上。
1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扩大集体合同制度覆盖面,重点推进非公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提升基层和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能力,就地就近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妥善处理产业转型、企业破产过程中的劳动关系调整问题,确保各项改革平稳推进。
16.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开展“两网化管理质量年”活动,构建“两级执法、四级监管、覆盖城乡、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监察执法网络,全面提升劳动保障监察的服务、防范、执法和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健全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档案,完善重大违法行为挂牌督办和公布制度。强化联动执法和协调配合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执法方式,严厉打击恶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行为。
17.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进一步加强“五位一体”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调解组织作用。坚持“三方驻会”制度,重点抓好集体争议处理机制建设,完善突发性、群体性争议应急处理机制。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进驻仲裁委员会工作。完善统一规范的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平台,打造公正高效的调解员仲裁员队伍,全面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
18.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建设。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建立统一数据中心,做实社会保险“一户一册一卡”制度,实现“同人同城同库”。打造“12333”政务服务品牌,提高网上办事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覆盖全市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构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努力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成政府部门“三服务第一窗口”。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