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规划建设金融商务区,制定相关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和扶持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推进中小企业、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银企对接。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适时研究出台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办法,探索建立重点开发区向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建立对清水塘、湘江株洲段等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治污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争取开展资源税、环保税等试点。建立“两型”项目(企业)认证制度,对通过认证的企业实行优惠。建立绿色产品认证和消费扶持制度,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制定、实施建筑节能的财税政策。
(五)推进自主创新体制改革
1、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以科研院校、企业和园区为依托,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探索与相关院校、研究机构合作,成立全国性循环经济研究院、服装设计院和服装商务代理中心等。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建设以相关院校、企业为主体的包装工业园。建立电动汽车、航天航空、循环经济等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科技示范基地。提升硬质合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株洲设立研发机构。
2、强化企业创新动力机制。建立和落实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逐步提高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比重,设立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两型”产业关键技术专项,设立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担保贴息基金。引导重点企业进行“两型”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重点产业和企业;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创建国家级创新企业。
3、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备技术等成果转化基地。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探索联合开发、利益分享的新机制,逐步提高专利技术股份占公司股份的比例。设立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基金,建立完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交易市场。争取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进入股份转让柜台交易,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尽早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风险投资业务。
4、建设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立科技人才发展基金,探索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和现代管理模式,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战略。探索高级人才社会保障异地享受新途径,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各类人才交流与合作,广泛吸纳海内外人才。
(六)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改革
1、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和管理体制机制。按照“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社会管理社区化、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的要求,健全规划协调机制,理顺各类各级规划部门之间的关系,调整核心区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城乡衔接、统一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有机结合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体制。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争取建立相关的试验区,在一定区域内探索推进经济社会一体化。
2、建立支持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服务组织,促进农业规模集约经营,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形成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
3、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对接。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配置基础教育公共资源。深化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健全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制度,实行全员覆盖、应救尽救。健全完善公共产品政府监管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公共安全。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体现公平、公正,加快城市化为目标,进一步放宽迁移条件,简化办事手续,逐步建立城乡统一、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实行居民身份证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改革依附于户籍管理制度上的有城乡差别的相关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5、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全覆盖。建立覆盖全市的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农民工参加养老、工伤等保险。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
6、完善就业促进制度。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平等就业制度、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就业服务和援助制度。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技能,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创办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园,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