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按照“保二争一,科学跨越”(力保株洲的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二,各项工作争创全省一流)的要求,大力推进建设和改革工作,到2020年,全市发展方式实现转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指标达到或争取超过国家要求,基本建成“两型”社会,为实现长株潭城市群的总体目标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的一个主导区、新型城市化的一个示范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引领区,湖南率先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一极,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十一五”的后3年,即2008-2010年)。到2010年底,人均GDP达到2.75万元,全市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降低19%、10%、5%,城市化率达到53%,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20%。全市各项改革全面启动、推进,初步形成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示范区(工业区)建设、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两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第二阶段:加速阶段(“十二五”的5年,即2011-2015年)。到2015年底,人均GDP达到5万元,全市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7年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6%、23%、12%,城市化率达到67%,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35%。全市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两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主要污染治理基本完成,示范区(工业区)建设进一步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十三五”的5年,即2016-2020年)。到2020年底,人均GDP达到10万元,全市万元GDP能耗在2007年的基础上降低50%左右,城市化率达到80%左右,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5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产业体系、发展方式、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两型”社会基本建成。(主要指标见附表)
(五)发展格局
1、主体功能区布局。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特色和承载能力,确定云龙示范区、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株洲县、醴陵市、攸县为重点开发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承接优化开发区产业转移和限制开发区及市外的人口转移,加快经济和人口集聚,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主要提供工业品、服务产品和大宗农产品。确定茶陵县、炎陵县为限制开发区,突出发展现代农业、林业,适度发展资源开发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主要提供特色制造产品、优质农林产品等生态产品。确定炎帝陵、神农谷、攸县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等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湘江、渌江、洣水、官庄水库等重要水源保护区和各县市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为禁止开发区。
2、主干路网布局。在全市域形成“一圈三环六射”的路网格局。“一圈”是指按照全市两小时通勤半径的要求,在已有京珠高速、醴潭高速、衡炎高速的基础上,建好炎睦高速、岳汝高速(株洲段)、泉南高速,争取建设横穿攸县全境的高速,形成境内高速公路圈;“三环”是指株洲城区内、中、外三环,即通过建好湘江五桥、铁东路,形成城市内环;加快城市快速环路与主次干道接口的建设,完善城市中环;以京珠高速、醴潭高速为基础,争取建设京珠高速东线(或星渌大道)、株潭南环线,形成城市外环。“六射”是建好进出中心城区的六条通道,即时代大道、迎宾大道、炎帝大道、株洲大道延伸段、枫溪大道延伸段、莲易高等级公路改造。建设长株潭城际铁路、衡茶吉铁路,改造醴茶铁路。
3、城镇发展布局。形成“一主两次、一轴四带”城镇发展格局:以株洲城区为主中心,以醴陵市区、攸县县城为次中心;以106国道沿线为纵向轴,以老320国道、莲易高等级公路沿线为第一横向发展带,以S315省道沿线为第二横向发展带,以S320省道沿线为第三横向发展带,以S321省道沿线为第四横向发展带。形成以中心城市为辐射、县城为支撑、重点镇和其他镇为承接的城镇发展体系。
株洲市区发展格局为“一体三极”: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对老城区加快提质改造,完善配套城市功能;已有城市四区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形成“高新天元、商贸芦淞、宜居荷塘、工业石峰”的特色。同时形成三个方向的城市发展极,北接长沙,建设云龙新城;西连湘潭,建设栗雨工业园、欧洲工业园,打造武广站前片区,拓展河西新城;向东南拓展城市发展腹地,建设枫溪生态城、南洲新城,开发以渌口为中心的“两江三镇”(湘江、渌江;渌口镇、雷打石镇和三门镇),规划建设好白井片区。
4、主要产业布局。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化、工业园区化、园区生态化”,构建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一产业,主要布局在106国道两厢,突出特色和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和规模经营,打造高效农业长廊。二产业,以“一主两次”城市为重点,以其他县城和特色工业镇为补充,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城区基本形成“南航北机、东材西汽”的格局(在芦淞区建设“航空城”,在石峰区建设“机车城”,在荷塘区发展新材料产业,在天元区建设“汽车城”)。三产业,在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在各县城和重点镇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涉农服务业,在炎陵、茶陵等重点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中心城区在中环大道以内重点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在中环大道沿线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天元区重点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和餐饮、休闲业,石峰区重点发展工业物流、大宗商品物流业,芦淞区重点发展服饰流通业、商贸业,荷塘区重点发展机电、家居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