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产销日趋活跃,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泸州市现有蔬菜加工企业近10家,年加工蔬菜能力2万余吨,加工产品包括辣椒、竹笋、酸菜、大头菜、芽菜等多种类型;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2家,产品辐射了川、滇、黔、渝等18个县市,成为西南地区四省市结合部的蔬菜集散中心。蔬菜无公害生产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了以降低蔬菜农药残留为主要内容的无公害蔬菜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启动了放心菜工程,进行了防虫网、低毒农药、生物肥料等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到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9.4万亩,播种面积27万亩,占总面积的34%,已认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6类18个。
3.1.6 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近年来,我市立足自然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80万亩,其中产业基地面积29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面积10万亩,总产量达160万吨,总产值25亿元,蔬菜外调量达70万吨。其中主城区江阳区面积达13.64万亩,产量30.3万吨,产值6.77亿元;龙马潭区面积达4.27万亩,产量7.43万吨,产值1.15亿元;纳溪区蔬菜种植面积9.02万亩,产量16.92万吨,产值2.83亿元。产品销往云南、贵州、成都、重庆等省22.65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80万亩,扩大了3.5倍;市,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
3.2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蔬菜消费总量持续增加,对蔬菜种类、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需求变化为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泸州具有春早、冬暖气候特点,冬春蔬菜产品在成都、重庆、贵阳、等地具有较大的生产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和全国蔬菜大流通体系的形成,泸州蔬菜在省内外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
3.3 制约因素
泸州蔬菜产业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产业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外向度较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十分突出。一是我市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品由千家万户生产,产品没能形成规模、批量。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条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三是科技含量较低、技术力量薄弱。四是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不高,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五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强,蔬菜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落后,加工能力不强,产业链短,对蔬菜产品的初加工多,精加工少,大路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特别是缺少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以及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集成技术、整合项目、增加投入、连片推进,加强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完善市场流通设施。以科技为支撑,创新发展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监控全程化、运作企业化、营销品牌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提高蔬菜产量、质量和安全水平,推动蔬菜产业升级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以蔬菜为主的菜蓝子产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
2. 规划原则
围绕市委市政府“四个四”的发展战略,规划将泸州建设成为以“双百”为目标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大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的发展定位,围绕市场,科学规划,成片发展的基本原则,以沱江、长江流域为蔬菜基地建设重点;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形成近、中、远相结合的产业基地,创新产业化运作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2.1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按城市人口人均4厘地、人均每天1斤蔬菜消耗量的标准划定常年基本菜地,进行菜地规划、建设与发展,同时充分考虑现有基地基础、市场需求、城市建设发展等因素,在城市规划区外结合土地整理、双挂沟项目、存量土地调整等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划泸州蔬菜基地。以风险控制为出发点,先近后远,确立蔬菜基地建设的重点,分期分批实施规划建设项目。并随城市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发展中、远郊蔬菜基地,逐步形成近、中、远郊相结合的菜地布局。
2.2 政府引导,市场拉动
蔬菜基地建设一靠政府引导,二靠市场拉动。政府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实施导向性投入。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拉动作用,大力引进龙头企业、业主和农户,多方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发展建设加工、贮藏库、蔬菜超市等产后基础设施,延长产业链,减少流通环节,增大蔬菜保有量,保证菜蓝子的稳定供给,推动蔬菜基地建设和发展。
2.3 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根据泸州城市建设总规划、国土、水务、交通和产业基础等规划,科学、合理布局蔬菜基地建设和蔬菜品种分布,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和产业优势。在基地建设中,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布局道路和沟渠,可实行“沟带路”。在蔬菜生产布局中,优化生产模式和茬口安排,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效益。
2.4 农民主体,项目推动
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探索创新经营模式,策划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构建一个集蔬菜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推广、质量安全、蔬菜商品化处理和加工、市场流通、社会化服务、风险保障为一体的蔬菜产业体系。
2.5 因地制宜,科技引领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宜蔬菜生产的区域,进行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和生产布局。建设以蔬菜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高标准的园区农业示范带动泸州蔬菜这一优势特色产业、高效农业发展,促进蔬菜生产向优势产区聚集,在保障泸州城镇居民供给的同时,力争成为重庆等地的后方“菜蓝子”。
2.6 产业集中,突出特色
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建设项目突出重点,努力促进资源、人才、科技、投入向产业带集中,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第四章 发展目标与区域布局
1. 总体目标
泸州蔬菜产业以“示范园、专业村”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主城区、县城及重点集镇的核心基地建设,推进蔬菜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形成主城供给有核心基地、县城供给有重点乡镇、乡镇消费有专业村社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突出“一早一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菜和山区反季菜,扩大向滇、黔、渝、粤等地外销量,融入成渝经济圈,打造重庆“后菜园”。同时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价格走势分析和预警,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防止蔬菜价格大起大落,提高菜农收入。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新建蔬菜产业基地8万亩,改造原有蔬菜基地16万亩,其中主城区新建蔬菜基地4万亩,完善改造蔬菜基地8万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产业基地面积达到38万亩,总产量达到200万吨,总产值40亿元。
到“十三五”末,全市新建蔬菜基地12万亩,改造原有蔬菜基地20万亩,其中主城区新建城市蔬菜基地4万亩,完善改造城市蔬菜基地8万亩。使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其中产业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总产量280万吨,总产值60亿元。引进和培育20家具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建成年加工蔬菜10万吨的加工厂2个,建立一批蔬菜配送中心、综合市场、超市、社区连锁店。
2. 年度目标
2.1 2011年
全市新建蔬菜基地1.5万亩,改造老基地3万亩。在主城区的江阳区华阳街道、况场镇,龙马潭区的特兴镇,纳溪区的新乐镇等新建蔬菜基地8000亩,改造老基地15000亩;建成核心基地2个,重点乡镇8个,蔬菜专业村15个;在江阳区修建1个占地60亩的育苗中心,为基地集中育苗;建设1个蔬菜展示园;建设简易包装车间1个;建立蔬菜配送中心1个、7家综合市场、超市和社区连锁店,50家社区售卖点;对新品种的引进、示范、配套栽培技术等进行研发和培训推广。
2.2 2012年
全市新建蔬菜基地1.5万亩,改造老基地3万亩。在江阳区华阳街道、况场镇,龙马潭区特兴镇、长安乡,纳溪区大渡口镇、棉花坡镇等新建设蔬菜基地8000亩,改造老基地15000亩;建成核心基地1个,重点乡镇2个,蔬菜专业村6个;建设商品化处理车间1个,简易包装车间1个,建设蔬菜气调保鲜库1个,有效的调节市场;搞好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示范工作。
2.3 2013年
全市新建蔬菜基地1.5万亩,改造老基地3万亩。在江阳区况场镇、弥陀镇,龙马潭区长安乡、石洞镇,纳溪区白节镇等新建设蔬菜基地8000亩,改造老基地20000亩;建成核心基地1个,重点乡镇1个,蔬菜专业村3个;在泸县、合江县建2个育苗基地;建立蔬菜配送中心1个,20家综合市场、超市和社区连锁店,50家社区售卖点;搞好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示范工作。
2.4 2014年
全市新建蔬菜基地1.5万亩,改造老基地4万亩。在江阳区况场镇、弥陀镇,龙马潭区特兴镇、长安乡、石洞镇,纳溪区棉花坡镇等建设8000亩的新蔬菜基地,改造老基地20000亩;建成重点乡镇1个,蔬菜专业村3个;建蔬菜加工厂1个;建立蔬菜配送中心1个,30家综合市场、超市和社区连锁店,50家社区售卖点;搞好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示范工作。
2.5 2015年
全市新建蔬菜基地2万亩,改造老基地3万亩。在江阳区分水岭乡、弥陀镇、江北镇,龙马潭区特兴镇、长安乡、石洞镇,纳溪区丰乐镇等建设8000亩的新蔬菜基地,改造老基地10000亩;建成核心基地1个,重点乡镇2个,蔬菜专业村3个;在叙永县、古蔺县建2个育苗基地;建立30家综合市场、超市和社区连锁店,50家社区售卖点;建设商品化处理车间1个,简易包装车间1个;开展新品种的引进、示范、配套栽培技术等的研发和培训推广。
2.6 2016年
全市新建蔬菜基地2.5万亩,改造老基地4万亩。在江阳区分水岭乡、弥陀镇,龙马潭区特兴镇、长安乡、石洞镇,纳溪区丰乐镇等建设8000亩的新蔬菜基地,改造老基地20000亩,建成重点乡镇1个,蔬菜专业村2个;建设蔬菜气调保鲜库1个,简易包装车间1个;建立蔬菜配送中心1个,10家综合市场、超市和社区连锁店,30家社区售卖点;开展新品种的引进、示范、配套栽培技术等的研发和培训推广。
2.7 2017年
全市新建蔬菜基地2.5万亩,改造老基地4万亩。在江阳区分水岭乡、弥陀镇,龙马潭区特兴镇、长安乡、石洞镇,纳溪区丰乐镇等建设8000亩的新蔬菜基地,改造老基地15000亩;建成核心基地1个,重点乡镇1个,蔬菜专业村4个;建立10家综合市场、超市和社区连锁店,60家社区售卖点;开展新品种的引进、示范、配套栽培技术等的研发和培训推广。
2.8 2018年
全市新建蔬菜基地2万亩,改造老基地4万亩。在江阳区分水岭乡、弥陀镇,龙马潭区特兴镇、长安乡、石洞镇,纳溪区丰乐镇等建设8000亩的新蔬菜基地,改造老基地15000亩;建成重点乡镇1个,蔬菜专业村3个;建设简易包装车间1个;建立蔬菜配送中心1个,20家综合市场、超市和社区连锁店,50家社区售卖点;开展新品种的引进、示范、配套栽培技术等的研发和培训推广。
2.9 2019年
全市新建蔬菜基地2.5万亩,改造老基地4万亩。在江阳区分水岭乡、弥陀镇,龙马潭区特兴镇、长安乡、石洞镇,纳溪区丰乐镇等建设8000亩的新蔬菜基地,改造老基地15000亩;建成核心基地1个,重点乡镇3个,蔬菜专业村5个;建蔬菜加工厂1个;进行新品种的引进、示范、配套栽培技术等的研发和培训推广。
2.10 2020年
全市新建蔬菜基地2.5万亩,改造老基地4万亩。在江阳区分水岭乡、弥陀镇,龙马潭区特兴镇、长安乡、石洞镇,纳溪区丰乐镇等建设8000亩的新蔬菜基地,改造老基地15000亩;建成重点乡镇3个,蔬菜专业村6个;建设商品化处理车间1个,简易包装车间1个;建立蔬菜配送中心1个,10家综合市场、超市和社区连锁店,60家社区售卖点;进行新品种的引进、示范、配套栽培技术等的研发和培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