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泸市府办发〔2011〕1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第一章 总则
1. 规划编制背景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业现代化是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泸州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农业生产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是四川省五大优势蔬菜产区之一,是全国蔬菜发展优势规划区,泸州蔬菜以“春提早、秋延后和反季节”优势占领川、渝、滇、黔等地市场。我市江阳区被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并列入了“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四川创新团队蔬菜产业示范县(区)”和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泸州城区面积由2000年的27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80平方公里,规划到2015年扩展为100平方公里,2020年扩展为1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2000年的27万人增加到2009年80万人,规划到2015年增加到120万人,2020年增加到150万人。城区面积的扩大,使原来城市近郊蔬菜基地建设成为住宅商厦或城市道路,原来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原有蔬菜基地面积不断减少而消费蔬菜的人口却在增加,且这一趋势将随着泸州区域中心大城市的建设而加速。近年,省政府提出包括泸州在内的6城市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重庆是西南最重要的大都市,人口上千万,蔬菜的消费量巨大,泸州蔬菜产业的定位就是在确保泸州城镇居民有效供给的同时,打造重庆的“后菜篮子”。
泸州蔬菜产业要根据当前形势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选择蔬菜优势产品,明确目标市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推广一系列实用技术,制定一套扶持措施,实施项目带动的办法,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蔬菜生产基地,是尽快提高泸州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全市新阶段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因此,制定一个与泸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2. 规划编制依据
本规划以下列文件为编制依据:
(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
(2)《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业部农计发〔2009〕33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2005〕1号)
(5)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打造“四川泡菜”,实施蔬菜产业突破“千亿大关”战略
(6)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川府发〔2010〕34号)
(7)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川办发〔2010〕77号)
(8)泸州市人民政府《转发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的通知》(泸市府发〔2011〕1号)
(9)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意见》
(10)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意见的意见》(泸市府办发〔2010〕41号)
3. 规划区域
泸州市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区域是按现有蔬菜基地基础上逐步发展,涉及全市三区四县的67个乡镇,以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的30个乡镇129个村为主城区蔬菜供给核心基地。详见表1。
表1 泸州市2011-2020年蔬菜基地建设规划表
项 目
| 乡 镇 名 称
|
江阳区
| 华阳、况场、分水岭、弥陀、通滩、方山、江北、石寨、黄舣、泰安、丹林
|
龙马潭区
| 特兴、胡市、金龙、石洞、双加、长安、安宁、鱼塘、罗汉
|
纳溪区
| 棉花坡、新乐、大渡口、护国、上马、丰乐、白节、龙车、天仙、合面
|
泸 县
| 福集、得胜、牛滩、海潮、太伏、加明、兆雅、方洞、玄滩、奇峰、喻寺
|
合江县
| 大桥、密溪、合江、榕山、虎头、白鹿、先市、佛荫、自怀、佛宝
|
叙永县
| 营山、麻城、分水、龙凤、叙永、两河
|
古蔺县
| 古蔺、永乐、太平、二郎、护家、观文、双沙、德跃、石屏、大寨
|
4. 规划编制年限
本规划年限为2011年-2020年。
第二章 发展蔬菜产业的条件
1.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态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蔬菜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生产规模稳步增长。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73亿亩,总产量6.02亿吨,总产值(含西甜瓜)约8800亿元。播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43%,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9%,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国,第五大蔬菜出口国。二是供应状况明显改善。随着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区相对集中,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逐步形成,基本实现了全国周年均衡供应。三是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自农业部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蔬菜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四是出口创汇快速攀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蔬菜出口增长势头强劲,比较优势逐步显现。五是生产布局逐步优化。为均衡全国蔬菜供应、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结合各地气候、地理特点,2008年农业部制定了《全国蔬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对全国蔬菜生产进行总体布局,将蔬菜生产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八个生产优势带,使蔬菜生产布局得到优化。六是产业地位十分突出。蔬菜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平衡农产品贸易、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注: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指数,下同。)
2. 四川省和泸州市蔬菜产业发展态势
四川省是我国10大蔬菜生产省份之一,蔬菜产业成为农业中仅次于粮食和畜牧业的第三大产业。为了进一步发挥地理、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应、扩大就业、壮大产业,四川省制定了蔬菜产业发展战略。到2010年,建成攀西早菜生产优势区,川西平原主菜生产优势区,川南春提前、秋延后蔬菜生产区,川东北特色蔬菜生产优势区和川西高地夏秋淡季蔬菜优势区等五个商品蔬菜优势区域,产业集中度达80%。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7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3100万吨,产值500亿元。到2012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1800万亩,产量4000万吨以上,鲜菜收入640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640元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8%,蔬菜基地无公害整体认证达到100%,蔬菜商品率达到80%,加工率达到20%以上。到2015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2000万亩,产量5000万吨以上,鲜菜收入900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000元以上,加工率达到25%以上。
20多年来,泸州蔬菜产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居各类经济作物之首,已经成为了泸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总产量由22.7万吨增加到160万吨,增长了7倍;年人均蔬菜占有量由63千克提高到295.4千克,产值由0.9亿元猛增到25亿元,增长27.8倍。泸州根据全国、四川省蔬菜产业布局规划,结合地理和气候特点,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将重点发展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沿长江和沱江早夏菜区,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丘陵菜区,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深丘和中低山反季菜区等三大优势生产区域。
3. 泸州蔬菜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3.1 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3.1.1 区位优势突出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邻重庆、贵州,南界贵州、云南,西连四川宜宾、自贡,北接重庆、四川内江。市内交通发达,宜泸渝高速公路、川黔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纳叙铁路等即将全面打通,逐步构建起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交通大动脉,从而确立泸州在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地位。扼长江、沱江咽喉,控云、贵、川、渝要冲,为四川出海通道和长江上游重要港口,距四川省会成都256公里,距重庆市135公里,是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
3.1.2 自然条件优越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由北向南呈浅丘、深丘、低山地貌。属四川盆地准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季湿热,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全市年平均气温17.6-18.4℃,大于或等于10℃的有效积温5531-5789℃,年日照时数1143-1424小时,年降雨量1100-1200㎜,无霜期302-357天。土壤以紫色母岩风化发育为主,土质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种植优质蔬菜的最佳区域。
3.1.3 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特色基本形成
在蔬菜产业发展中,泸州市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以标准示范园创建为中心,突出 “一早一晚”、反季节菜、特色菜和加工菜优势,不断扩大专业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在各大菜区建设了一批重点标准化示范基地:江阳区华阳街道白湾等地建成了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龙马潭区特兴镇等生姜基地,纳溪区新乐镇、白节镇、棉花坡镇等蔬菜产业带,泸县特色菜基地和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的山区反季节蔬菜基地。
3.1.4 技术支撑强劲
我市蔬菜科技推广工作以试验示范为手段,推广为目的,重点实施了三项更新工程,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引进、示范推广、地方优良品种提纯复壮及技术培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开展了以设施蔬菜优质高效栽培等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一批“两高一优”蔬菜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得以推广应用,如地膜种植、钢架大棚、复合材料大棚、水泥柱大棚等设施栽培技术、蔬菜苗嫁接技术以及龙马潭生姜套种蔬菜、江阳区的茄果类-水稻-叶菜,纳溪区瓜豆类-水稻-秋延后辣椒等菜菜套种、粮菜轮作模式。同时,泸州蔬菜产业与四川省农科院、成都市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以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四川创新团队蔬菜岗位专家联结,具有坚强的技术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