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大幅提升市属高校的竞争力。按照“做强、做优”和立足广州、服务全省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工程”,强化内涵发展,市属高校的规模、质量、科研水平、专业建设等均得到显著提高:广州大学、广州医学院均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院校教学水平评估,成功获得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广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被纳入全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户广州医学院,实现全省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广州大学“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实验室”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由广州医学院牵头,钟南山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呼吸系统疾病与损伤基础研究”项目获得“973计划”立项,市属高校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已进入国家重点支持范围;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被评为全国优秀高职院校,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0年,市属高校有在校大学生16.23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2.8万人,增幅达20.8%;其中博士生76人,是2005年的6.3倍,硕士生2219人,是2005年3.1倍,研究生规模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有两院院士3名,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71个,博士点、硕士点大幅增加;有专业硕士学位点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市属高校的办学特色正在逐步形成,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市属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以上,位于全省高校先进行列,其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自2001年全省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来,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曾3年位列全省高校之首。
六是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增设民办教育处,强化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职能,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2008年起,设立广州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资助和奖励民办学校,至今已安排3000万元,资助奖励了253所民办学校(未含民办技工学校)。除广州民办教育协会外,还有7个区、县级市建立了民办教育协会,其在服务民办教育、促进民办学校自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落实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实行同等水、电、气价格标准。开展民办学校规范办学专项检查,完善了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广告备案和年检工作,促进民办学校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十一五”时期,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成为我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有民办教育机构1983所,在校学生101.27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1298所,小学159所,中学161所,在校学生(幼儿)分别占全市总在校学生(幼儿)的79.41%、31.86%、17.84%,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30.23%、7.91%、6.52%。
七是成人教育进一步规范。以成人高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企事业单位为阵地,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工教育,形成了完善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脱产与业余进修相结合的成人教育体系。全市现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411所,结业生49.12万人,注册生52.34万人。农村成人教育进一步加强,100%的镇建有镇一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大部分村建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市市级以上示范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比例达到89%。五年来,共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82.9万人次,培训后就业30.2万人,平均年培训量16.58万人次,培训后就业6.04万人。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参加累计50课时以上学习培训的职工人数占全市职工人数的40%以上。加强社区教育,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2006年,我市被全国妇联、民政部、文化部等5部委命名为首批“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城市”。2009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加挂“广州社区学院”牌子,成为推动我市社区教育的指导和服务机构。“十一五”时期,全市新增荔湾、越秀、海珠等区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萝岗区为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港”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初步建成了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心城市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应用群。
四、抓住关键,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我市一直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教育事业的核心位置。突出师德教育,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涌现了一大批师德高尚、贡献突出的劳动模范、优秀教师,钟南山院士当选为“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教师聘用制,积极创设教育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人才引进和培养并举,仅2010年,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和局属学校就引进人才1409人,其中接收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878人。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建立了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三头并举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格局。2010年,实现教师网络远程全员培训12.2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了9.27万人次;1177所学校参加校本培训,覆盖率达70%,是2005年的2.1倍;骨干教师市级以上面授培训5983人次,是2005年的2.3倍。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成为教育部“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试验区”,并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启动了广州市优秀校长培养工程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建立了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教学名师、名校长和教育专家。完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机制,在中小学校实行绩效工资,教师待遇大幅提高,基本实现了教师待遇“两相当”,并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和公务员收入同步增长机制。2010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从2005年的4844元增加到6557元,增加了1713元,增幅达35.4%。整体解决了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全市2005名代课教师通过“代转公”考试、转岗培训、辞退等途径得到妥善解决,其中,1237人通过“代转公”考试和公开招聘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占61.7%,78人得到转岗安置,占3.9%。教育工会和教代会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