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广州教育工作总结及二〇一一年广州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三是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十一五”时期,我市认真履行流入地政府的职责,通过调整生源流向,公办民办共同分担,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了50.12万个义务教育学位,其中初中学位10.05万个,小学学位40.07万个,占我市义务教育总学位数的40%,就读公办学校的人数超过了1/3,实现了国家规定的“以流入地为主”的目标,目前正在朝着“以公办学校为主”的目标迈进。2010年,为了保障农民工子女依法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局会同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外来工入户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越秀、番禺、南沙、增城、从化等区、县级市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2010年,财政投入469.3万元,对符合政策入学的2.46万名农民工子女进行了专项补助,有力保障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满足市民多元化教育需求,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十一五”时期,为了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我市坚持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科学、持续发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010年,全市三周岁及以上儿童入园率达114.9%,比2005年提高了20.5%,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共建有中心幼儿园36所,学前班人数由2007年的20,968人下降到现在的863人,基本消除了学前班。确立了白云区钟落谭镇、番禺区钟村镇、花都区花山镇、从化市温泉镇、增城市石滩镇等一批“镇村园一体化”管理模式市级试点,积极探索加快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确立了35所不同体制类型的幼儿园作为课改试点园,以点带面促进了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是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调整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2010年全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048所,与2005年相比,撤并了规模过小、用地面积严重不达标的小学、初中265所。进一步落实了义务教育政府责任,健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加快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2010年,基本完成了市政府纳入民生工程的100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目前,全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858所,覆盖率达79.3%,其中天河、越秀、番禺、南沙等区先后通过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督导验收。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制定了《广州市中小学校舍(含中等职业学校)2009-2011年安全工程规划方案》,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12.03亿元,其中区、县级市投入10.6亿元,市本级投入1.43亿元,加固校舍32栋67.46万平方米,重建校舍85栋26.65万平方米。实施“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已累计外派干部互派教师任教、挂职122人,开展教学业务指导1.88万人次,开展团队帮扶活动87次,参与学生近2万人。实施基本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实施方案,组织对各区、县级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问题专项督查,有效控制盲目“择校”现象。开展春秋两季义务教育工作督查,有效保障了义务教育的正常教学秩序。“十一五”时期,我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越秀、番禺区成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残疾儿童教育得到加强,巩固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

  三是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普通高中优质教育需求,加速推进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全市现有示范性普通高中27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学校1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提供的优质学位达到50%;省、市一级普通高中191所,比2005年增加了92所,增长了93%;省、市一级学校提供的优质学位占普通高中总学位数的90.61%,比2005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普通高中向周边辐射,投入2亿多元,在南沙区重建广州外国语学校,市铁一中学、广东华侨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分别在亚运城、金沙洲、大学城建设新校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全市已有69所学校通过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达到优秀等级,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市普通高考稳居全省龙头,始终在高位运行,连续21年续写辉煌,2010年普通高考在2009年创新高的基础上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12%的考生达到重点本科线,52%的考生达到本科线,93.51%的考生达到大专线,向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我市内地新疆高中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五年来,我市内地新疆班共招收新疆学生760人,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高考上线率达100%。

  四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时期,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64所,比2005年减少了40所,在校学生则增加了9707人,校均规模则从2005年的1221人增加到2135人,增加了914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明显加强,全市现有2所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22所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6所省级中等职业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3个;省级重点建设实训中心8个;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取得新成效,逐步确立了学历和技能并重的人才观,在全省率先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有14所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加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牌子;实行弹性学制,建立了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合作办学、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订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2010年,启动高职院校对口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和“五年一贯,三二分段”中高职联合培养试点工作。五年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共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24万人,职业教育学校数、年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均居全省地级以上市首位。学校、市、省、国家四级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初步完善,并取得显著成效,职业技能竞赛成绩稳居全省之首和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成为我市职业教育的亮丽品牌,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代表团共获得了8金9银13铜的佳绩,并在电工电子、美容美发、烹饪、农业类等竞赛项目上实现金牌突破。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