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抓紧编制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区域扶贫专项规划。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做到扶贫到户、措施到人,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万人,帮扶农村计生户10万户,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万人。二是实施就业和创业工程。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和促进劳务输出。促进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万人以上,帮助3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扶持1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创建3个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三是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以上。新建11所中职学校建设项目。整合培训资源,大规模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不断提高全省人才总量和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四是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继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省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60万人、150万人、159万人和166万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1%。扩大新型农村社会保险试点范围,力争参加新农保人数达到260万人以上。提高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五是实施“一危三棚”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万户,力争将所有一级危房改造完毕。新开工建设廉租房695万套、经济适用住房136万套、公租房082万套,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282万套,基本解决我省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六是实施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工程。推进国省干线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切实解决商品运输难、农村行路难问题。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505亿元,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85%以上。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建设和改造力度,新建300个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站、3200个农村移动通讯基站,新增850个行政村实现光纤接入、1000个自然村通电话。七是实施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推进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建设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和面源污染治理,完成100个村的村庄整治任务,完成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扩大小水电替代燃料试点工程范围。八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推进省博物馆新馆建设,抓好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做好市(州、地)级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建设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建成333个农民文化家园、4000个农家书屋、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0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4个县级体育场馆“雪炭工程”,完成24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组织“文化三下乡”演出500场次以上。九是实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抓好7600名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新建和改扩建5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组织实施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新建或改造2个民政精神病院,新建一个安康医院。十是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完成4个地级市中心城区城镇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建成3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2个救助保护站,基本完成全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前端监控点达到10万个以上。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防止出现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推进“平安贵州”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