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神经系统的物理诊断方法;眼底镜的检查技术。
(二)外科(0.5个月)。
1.实习内容:外科感染、甲状腺肿、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症、疝、阑尾炎、急性胆囊炎、下肢静脉曲张、烧伤、前列腺疾病。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熟悉:外科清创原则与方法;小伤口的缝合技术。
(三)妇产科(0.5个月)。
1.实习内容:围产期保健、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糖尿病、异常产褥、围绝经期综合征、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月经失调、阴道膨出、子宫脱垂、计划生育指导。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健康问题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围产期保健和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熟悉青春期、围产期保健方法与技术。
3.基本技能。
掌握:阴道窥器使用;妇科双合诊检查;各种避孕工具使用方法。
(四)儿科(0.5个月)。
1.实习内容:新生儿黄疸、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高热惊厥。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查体方法、用药特点、药物剂量的计算、小儿液体疗法的方法。
熟悉:小儿病史特点、小儿急诊急救方法、儿童生长发育指导。
(五)传染病(0.5个月)。
1.实习内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禽流感。
其他传染病根据当地的流行情况安排。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六)急诊(1个月)。
1.实习内容:高热、昏迷、头痛、抽搐、晕厥、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腹痛、呕血、便血、尿道刺激症、血尿、鼻出血、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休克;各系统的急危重症;中毒和意外伤害。
2.基本知识:
掌握:心肺复苏药、强心利尿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解痉平喘药、镇痛镇静药物、止血药、解毒药物的合理应用。
熟悉:上述急诊常见症状和问题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及流程。
3.基本技能。
掌握:洗胃、催吐、导泻技术。
了解:电除颤的方法;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七)院前急救(0.5个月)。
掌握: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包扎、止血、固定、搬运的原则与方法;理化因素所致伤害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使用救护车转运病人的注意事项和转诊前的准备。
(八)选修(机动0.5个月)。
学员可自选1~2个临床科室进行实习。各地区根据学员学习需求情况具体安排。
第三部分社区培训(1个月)。
社区实践包括一周的理论培训和三周的社区实践。
(一)理论培训 (1周)。
1.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
掌握:健康档案的内容与书写方式;掌握家庭生活周期保健的内容与方法、家系图的绘制与家庭结构分析。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社区卫生问题诊断的原则和基本步骤;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及团队合作的工作方法;双向转诊原则及其操作方式。
2.实用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社区诊断有关的资料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等方法。
3.预防医学。
掌握: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评价、预防控制原则与管理规范;社区慢性病(糖尿病等)的膳食指导原则与方法;社区居民群体和病人个体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方法。
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职业性危害因素及其预防策略。
4.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掌握: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分析方法。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原则。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及管理模式。
(二)社区实践(3周)。
1.全科医疗服务技能。
掌握:全科医生的接诊方式、与病人沟通技巧;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实际应用;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社区健康档案建立的思路和资料收集途径;培训期间,每人至少完成2份不同健康问题的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的一般信息、SOAP的记录方式、家系图、随访记录、流程表);社区常用药物的用量、用法及不良反应;病人群体和个体的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至少组织实施一次群体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
通过社区诊断的个案教学,基本掌握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诊断资料的形成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