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果茶。把果茶作为“菜篮子”衍生产品,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消费质量。到2015年,全市柑桔发展到60万亩,产量60万吨,优质果率提高到60%,初加工(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达到50台(套)以上,年加工量20万吨以上;年柑桔出口1万吨,创汇1000万美元,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0亿元;做大做强“武当”柑桔品牌,把丹江库区优质宽皮柑桔产区建成全国主要的优质柑桔基地和出口示范基地。到2015年,新发展茶园16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茶叶加工量1.5万吨,通过茶资源综合开发和品牌打造,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规模,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50亿元。将武当道茶--湖北第一文化名茶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
三、产业布局
(一)蔬菜产业
1、城市供应基地(城郊设施园)。规划建设面积达到10万亩。在十堰城区周边及县市近郊建设以棚室设施和地膜覆盖为特征的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保障十堰和各县市居民的鲜菜供应。以设施菜、速生菜、绿叶菜、精细菜和水生菜等种类为主,采用多品种、多茬次,常年种植,周年上市的生产模式,就近生产,就近供应。其中十堰城区供应基地达到5万亩,以张湾区、茅箭区和柳陂镇为核心,连接邻近十堰城区的丹江口市、郧西县、房县和郧县部分乡镇,保障十堰城区100万人口的蔬菜供应;县市供应基地达到5万亩,以各县市城关地区及周边乡镇为重点,保障当地居民蔬菜供应,基本满足100余万人口的鲜菜需求。
2、加工外销基地(路边常年园)。规划建设面积达到15万亩。在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乡镇,规模开发,连片建设加工原料蔬菜基地和批量外销蔬菜基地。以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和丹江口市交通便利、土质良好、水源充足的平坝乡镇为主产区,逐步连片集中,扩大规模,形成批量。以一季园生产起步,逐步建成常年园生产基地。专业化生产泡椒、干椒、南瓜、豇豆、萝卜、三叶青菜、雪里蕻、土豆、魔芋、西瓜、甜瓜等优势品种。重点发展加工型、贮藏型、外销型专用品种,保障加工品质和满足长途运输需要。年产蔬菜41万吨,产值7.2亿元。
3、反季特色基地(高山一季园)。规划建设面积达到15万亩。充分发挥十堰市山区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的优势,以南部和西部高山、二高山乡镇为重点,建立春菜夏种、秋菜春种反季节特色菜基地。采用反季栽培和间作套种等生产方式,发展专业品种,实行规模种植。主要生产叶菜类、根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薯类和食用菌等蔬菜,以大品种、大批量、耐贮运、反季节为特色,重点销往周边大中城市,供应高温淡季市场缺口,亦可补充本地市场供应不足。年产蔬菜30万吨 ,产值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