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报送喀什地区2009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报告


  2、大力开展应急队伍建设。地区坚持“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切实转变职能,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大力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以相关单位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仅林业系统就以森林公安、林业职工和护林员为主的专兼结合的林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人数达2600余人。地区气象局建立健全突发灾害性天气气象应急机制,在各县市(乡镇)建立了781人的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及气象协理员队伍。地区防洪指挥部成立21支专兼结合的防汛抢险突击队,落实人员名单,并于5月初和6月组织三个流域管理处,对全地区各县(市)的防汛准备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3、加大应急救灾资金、物资储备。各类自然灾害发生后,地区民政局迅速派出工作组,调查、核实灾情,及时调运帐篷运往灾区,对灾民进行了妥善安置,并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全年共下拨救灾救济资金3567万元。水利部门在水库现场储备编织袋、无纺布、砂石反滤料、木料、铅丝等抢险物资,全年共维修加固堤防456处,总长438km,投入劳力193.9万(工、天)、铅丝94吨、铅丝笼13050套、钢筋150吨、钢筋笼190套、编织袋118万条、木料10.42万根、草皮42.7万方、树梢12.35拖车、机动车9.48万(工、天)、卵石料31.9万方、完成土石方107万方。地区防洪办储备铅丝55吨,编织带12万条,各流域和各县(市)备铅丝443吨,铅丝笼5973套,编织带60万条,塑模14.5吨,卵石料38.5万方,树梢0.787万捆,钢筋185吨等物资,做好了充分的防汛准备。
  4、积极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2009年,喀什地区举办了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累计开展地区级各类自然防灾减灾综合演练7次。2009年喀什地区气象局气象台、业务科、人影办协作进行应对气象灾害应急演练2次,保证了气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为规范、指导各县市交通局和系统各单位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地区交通局与自治区交通厅、地区道路运输协会联合举办了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管理培训班,交通系统各单位近200人参加了培训,同时,还组织客运站和运输企业认真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规模、形式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和演习。

  (三)积极开展预测、预警,全面提升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在抗旱减灾方面,根据气象卫星图片显示,我区山区积雪面积大幅减少,应急管理专家组综合分析、研判出将面临严峻的旱情,地区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由地县两级主要领导亲自抓抗旱、负总责,并层层落实抗旱防汛责任制,通过严格落实打井、抽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以及抓好灌水管理等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为成功应对特大旱情夯实了基础。在事故预防方面,地区交通系统各单位注重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和实施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应急知识培训,将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纳入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之中。在减灾自救方面,地区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细化技术措施,指导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并积极与当地保险部门联系,及时查清核实受灾情况和定损,及时赔付,恢复生产。在预测预报方面,气象局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50次,发布预警短信近2000条。地区国土局坚持落实人员到塔什库尔干县314国道、叶城县新藏公路阿卡孜达板、叶城县新藏公路90-115公里处石灰岩矿等崩塌隐患点多发区域进行实地巡查,为做好地质灾害预警和应对提供第一手资料。

  (四)扎实开展善后和恢复重建工作,不断提升全社会抗灾救灾能力

  受2008年年初雪灾影响,今年我区倒塌房屋和严重损坏房屋达5541间,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为认真抓好受损住房恢复重建,使受灾群众及早搬进新居,地委、行署高度重视,把群众住房恢复重建作为重中之重。在灾后重建工作中,行署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和财力支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参与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实施政策倾斜,积极协调各级组织将灾后重建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全部纳入当地抗震安居总体规划中。在实际建房过程中,及时总结多年来灾后重建工作经验,把重建工作的重点从简单建房转变为让群众住上抗震房、放心房、长久房,突出防灾减灾功能,积极引导灾民用抗震安居部门设计的抗震房建设图纸建房,确保了重建房屋的质量。同时,在重建房屋的选址、规划中,坚持灾后重建与城乡抗震安居规划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提高全社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在所建的抗震安居中,既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又体现出新农村建设的美好面貌。同时,也经历了各类自然灾害的考验,重建工作成效显著。

  (五)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线,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地区民政局牵头,地区应急办、宣传、安监、公安消防等部门协同于2009年5月7日上午在喀什市人民广场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常识的宣传,在国际大酒店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免费发放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常识30000余份,展出各类知识展板80余块,受教育群众达3万人,宣传成效显著。各县市和地直有关单位也都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和工作实际,深入扎实地开展了“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落实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活动45场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的推动了我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各族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农业局、林业局都结合行业、领域实际,开展了应急知识宣传。地区国土资源局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宣传的机会,加大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组织全区国土资源局干部走上街头设立咨询服务台站,增强了全社会地质灾害防治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应对叶尔羌河上游山区冰川堰塞湖险情总结评估

  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卫星影像监测资料显示,2009年7月叶尔羌河上游山区发现了大面积的冰川堰塞湖,预计溃坝形成叶尔羌河最大洪峰流量达5000~6000m3/s,严重威胁着叶尔羌河流域灌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险情预警发生后,地区水利局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以及自治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协同地区应急管理专家组,经过多次险情分析和会商研判,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果断决策,有效处置,圆满完成了流域防汛任务,及时消除了冰川堰塞湖溃坝带来的危险。

  1、冰川堰塞湖的基本情况

  根据有关资料了解,叶尔羌河上游山区支流克勒青河上有大型横向五条冰川,延伸到谷地,从下而上分别为:迦雪布鲁姆冰川、乌尔多克冰川、斯坦格尔冰川、特拉木坎力冰川和克亚吉尔冰川;其中迦雪布鲁姆冰川发源于昆仑山8000m以上两座主脊高峰,流域内还有7004~7912m之间的高峰16座,冰川长度约25km,面积119.8km2,末端海拔4350m,离雪线高度5500m;乌尔多克冰川长度27.5km,冰川末端海拔4370m,离雪线5200m,在冰川流域内另有12座超过7000m以上的高峰;斯坦格尔冰川长27.8km,冰舍末端海拔4430m,离雪线海拔5200m,源头处最高峰7172m,冰川流域内其余山峰海拔均在7000m以下,特拉木坎力冰川发源于7441m的特拉木坎力峰,冰川流域内有8座山峰,海拔在7005~7385之间,冰川末端海拔4550m,冰川作用垂直高度差达2891m,离雪线海拔5400m,冰川垂直伸展能力为850m;克亚吉尔冰川也发源于喀喇昆仑山主脊北侧,源头有8座超过7000m的高峰,其中最高峰海拔4760m,离雪线海拔5420m,冰川作用垂直高差2483m,冰舌下伸空间640m,冰川面积105.6m2,长度20.8km。从克亚吉尔冰川以上,克勒青河谷地共有冰川61条,冰川面积约292km。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克亚吉尔冰川在20年代以前处于前进或相对稳定阶段,冰舌阻塞了克勒青河谷地,形成冰川阻塞湖,随着全球性的冰川普遍退缩,克亚吉尔冰川阻塞湖可能消失,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前,又有一次明显的冰川前进过程,重新阻塞谷地,形成新的克亚吉尔特索湖,成为叶尔羌河突发洪水的主要发源之一。

  2、冰川堰塞湖发生的过程

  克亚吉尔冰川位于东经77°10′,北纬35°40′,根据2009年6月以来中国环境灾害卫星影像监测资料显示,克亚吉尔冰再次形成,截止到7月21日冰川湖长3800米,且形成长20多公里,宽1公里多,高100多米的冰舌,冰舌伸入克勒青河谷地,形成冰川堰塞湖,且冰塞湖库容已接近8000万方;同时根据7月16日自治区遥感气象卫星监测资料显示,叶尔羌河主要支流克勒青河冰川末端出现多处不规则冰川湖,主要分布在海拔4300米-4800米地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