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扩大蔬菜生产。充分发挥我省气候多样性的优势,积极利用近年来种菜经济效益好的有利时机,立足各地的气候和耕作条件,合理布局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引进国内外及台湾蔬菜新品种,发展特色菜、精细蔬菜、反季节蔬菜、设施栽培蔬菜生产,强化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提升蔬菜生产现代化水平,增强蔬菜周年生产与均衡供应能力。大力推广一批名特优稀品种和加工专用型品种,提高优质菜生产比例,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地方优质蔬菜生产。
4.促进菌业升级。以优化品种结构和普及“五新”成果为抓手,重点推进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发展,选择一批具备一定产业规模和管理水平、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如栽培过程的环境因子智能控制改造、管理模式创新等。以示范企业为样板,辐射带动全省食用菌生产上档次、上规模和上水平,进一步提升我省食用菌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5.加快地道药材生产。进一步优化中药材生产布局,大力发展地道名优中药材生产,提高地道名优中药材比重;积极引导中药材生产企业开展“三品”、“GAP”认证工作,提升中药材产品质量;建立一批特色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辐射带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6.提高果蔗生产水平。优化果蔗品种结构,加大“闽引1号”黄皮果蔗示范推广,增加产量高、市场俏、效益好果蔗生产比例;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生产技术,提高果蔗种植水平,增加种蔗经济效益。
三、提升种植业科技应用水平
通过发展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来加快种植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种植业发展水平。
1.抓种植业标准化生产示范。一是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强化对标准园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标准园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强化技术培训,加强品牌培育,把关键技术、生产标准、质量管理等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实到位,促进福建特色园艺产品生产上水平、管理上台阶、品牌上档次。二是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强化标准化生产意识,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强产品检验监测,提升核心示范区建设水平,提高示范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种植业生产向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引导企业加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无公害生产和节本增效技术,完善田间档案,建立产品生产可溯源制度,提高产品的卫生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