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事求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等,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
(三)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表述准确、语言精炼,文风端正,篇幅力求简短。
(四)定密准确,文种、格式使用正确。
(五)拟制紧急公文,应当体现紧急的原因,并根据需要确定紧急程度。
(六)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应核实无误。引用公文应先标明发文机关、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七)公文使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的用法符合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案;数字用法符合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
(八)除已被社会广泛使用并认可的简称外,其他简称一般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首次出现时注明标准的中文译文。
(九)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l)”。
(十)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第七章 公文校核
第三十四条 承办单位对所办理公文的内容和形式要认真校核,保证准确无误,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后通过厅政务管理信息系统送厅办公室。厅办公室在文稿送负责人签发前,应进行再次校核。
公文校核的重点是:
(一)是否确需行文;
(二)报批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三)相关单位是否会签,意见是否一致,相关材料是否齐备;
(四)是否符合拟制公文的有关要求,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五)文种使用、格式是否符合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和要求;
(六)密级、印发范围(主送、抄送)、主题词标引等是否准确、恰当;
第三十五条 校核中如发现公文不符合上述要求或需要对文稿进行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按程序复审或退回承办单位重新办理并记入公文质量考绩档案。
第八章 公文会签
第三十六条 拟制公文时,对涉及其他部门(单位)职权业务范围或需要其他部门核实、把关、知悉的事项,主办部门(单位)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单位)协商、会签,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行文。其他单位应积极配合、支持主办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