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伤认定。工伤认定由市人社局做出。县(市、区)属用人单位职工受到事故伤害的,市人社局可以委托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县(市、区)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工伤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和工伤认定初审工作。具体办法由市人社局另行制定。
(四)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统一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负责做好日常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实施工作。
(五)工伤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资格审定和费用管理。工伤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资格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并与取得相应资格的工伤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和工伤康复机构签订协议,市人社局负责考核管理。1万元(不含1万元)以下工伤辅助器具安装费用由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1万元以上的工伤辅助器具安装费用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
(六)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工伤保险基金拨付实行分级管理,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的待遇支付由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5万元以上的待遇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由原支付渠道列支。县(市、区)属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且其工伤职工医疗待遇支付额度在2000元以下、不构成伤残等级的,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直接认定工伤,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伤认定支付待遇。有关工伤认定资料应于每月底前报市人社局备案。
(七)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职责。实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是工伤保险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级要切实加强对工伤保险工作的领导,加强工伤保险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增加财政投入,保障基金征缴工作经费需要,确保工伤保险工作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工伤保险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做好工伤保险参保登记、保险扩面、基金征缴、基金管理、待遇支付和基金稽核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工伤预防和宣传引导工作。县(市、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要健全基金征缴和待遇支付台账,落实工伤职工参保实名登记,完成市下达的参保扩面和基金征缴任务。财政部门负责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监督基金的使用,及时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拨付工伤保险基金。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工伤保险事业的投入。审计部门负责对工伤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确保工伤保险基金合法使用。
(八)建立目标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市对县(市、区)工伤保险基金实行预算核算管理,并与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任务挂钩。原则上,各县(市、区)征缴的工伤保险基金用于当地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完成当年保险扩面与基金征缴任务的县(市、区),当期所征缴基金不够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从本县(市、区)上缴的调剂金中予以调剂,调剂金不够使用的,动用本县(市、区)的历年结余,历年结余仍不够使用的,可申请全市工伤保险储备金;未完成当年任务的县(市、区),当年支付的不足部分,动用调剂金和历年结余后仍不够使用的,市工伤保险储备金不予调剂,由各县(市、区)自行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