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我区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为重点,通过实施工业效益倍增工程、技术创新工程、节能降耗工程、园区提质工程、大项目推进工程、大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两化融合等八大工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工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加快建设沿黄城市带经济区、着力打造黄河金岸,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起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通过2年到5年的努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左右,新产品产值率超过15%;工业投资达到1155亿元,工业技改投资达到220亿元;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7%;信息化指数达到67。
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1.3%左右,新产品产值率超过25%;工业投资达到220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达到355亿元;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1.5%,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信息化指数达到71.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050亿元,年均增长14%,工业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上升,工业继续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培育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15户,销售收入50亿元一100亿元的企业13户,20亿元一50亿元的企业21户, 10亿元一20亿元的企业19户。“五优一新”产业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到75%,对全区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由2010年的12%、43%和 45%转变为2015年的20%、30%和50%。全区工业发展更加协调,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条更加完整,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工业发展的实力、活力、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实施“三大计划”,加快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一)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计划”。结合我区实际,瞄准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选择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吸收就业多、节能环保、综合效益好的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我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重点培育。 5年内投资10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15年,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成为引领我区工业经济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的重要支撑。一是新能源产业要鼓励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积极推进煤层气开发及煤炭清洁利用,力争将新能源发电占全区电力装机容量的比例由2009年末的5%提高到2012年的10%, 2015年超过14%。二是新材料产业要充分发挥国家新型工业化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对全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铍铜材、钛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抓好镁铝合金深加工、稀土彩钢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均产值增长率超过30%。三是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精密仪器、机器人、风电设备、光伏材料加工设备、大型水轮机组及核电装置配套大型铸件、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和煤矿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银星能源、小巨人机床、共享集团、天地奔牛、卧龙变压器等一批龙头企业迅速成长,进一步提升配套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到2012年,数控机床产量达到7000台,仪表9万套,轴承500万套,煤矿机械30万吨,风力发电机组1000兆瓦,太阳能发电设备500兆瓦,牵引变压器800万千伏,精密和大型铸件8万吨。到2015年,数控机床产量达到 15000台,仪表18万套,轴承1000万套,煤矿机械58万吨,风力发电机组2000兆瓦,太阳能发电设备1000兆瓦,牵引变压器1200万千伏,精密和大型铸件17万吨。四是信息产业重点发展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电子制造业。依托宁夏软件园,联合区内高校建立软件开发中心,有选择、有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软件骨干企业,开发一批软件拳头产品,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形成软件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稳步推进网络增值服务,加快发展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文化娱乐、新闻、体育、医疗等为主体的网络服务业以及以系统设计、硬件设备、软件平台、信息资源开发、游戏动漫为主体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电子制造业要以我区已建成的硅项目和钽(铝)电容器项目为依托,促进我区电子元器件产业朝着片式化、小型化、复合化、集成化、高频化、高性能方向发展。到2015年,软件及系统集成销售收入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 20%以上。全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达到 16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提高到1.6%以上,年均增长超过30%。五是生产性服务业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信息管理、产品设计、市场开发、金融服务和运输物流等方面,借鉴先进经验,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健全完善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方位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提升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工业设计基础工作,建立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支持工业设计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合作,引导工业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推动工业设计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