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600万千瓦,装备结构基本合理。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总收入880亿元。基本建成协调有效的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平台,一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坚持把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放在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首位,42个国家粮食生产大县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完善机械化生产主导技术、主体机械、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实现作物、机械、技术的统一和协调。提高播种质量,提升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质量和水平。到2015年,皖北地区的耕地深耕(松)一遍;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0%以上。推进水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普及应用机插秧技术,重点推广应用高速插秧机和玉米联合收割机,到2015年,全省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30%,玉米机收水平达到45%。加大排灌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加快节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设备推广,提高排灌设备装备水平。加快发展谷物烘干机械化。重点发展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统筹其他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进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畜牧业、渔业、林果业机械化,推进丘陵山区茶叶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
(四)着力改善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技术先进、科学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原则,稳定增加装备总量,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形成适应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机械化装备结构和提高不同作物生产质量效益的机械化技术结构。沿淮淮北地区,重点发展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沿江江南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适应性强、复式多功能作业的中等功率机械;丘陵山区,重点发展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机械和茶叶、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成套设备。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空间,增加农业机械种类。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合理配置动力机械和作业机具,提高动力机械配套比和综合利用率,到2015年,大中型拖拉机与农具的配套比达到1:2.5。开展补偿性更新报废试点,逐步淘汰污染重、效率低、能耗高的老旧农业和排灌机械。引导和促进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使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要求的农业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