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筹集补偿资金,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
1.医疗保障基金补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
调整医疗保障基金的支付政策,开展基金门诊统筹,在所有政府举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城乡参保居民,综合改革后的挂号费、诊查费、护理费、床位费和部分医技诊疗费中的增加部分,从医疗保障基金直接结算拨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计入医疗机构的收费价格。其补偿的项目、数量、比例和标准,由市(县)、区政府结合当地人口、地理、交通状况及发病率等因素制定。
2.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区域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口数量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给予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由政府按服务成本核定补偿。
4.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报销比例。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报销比例,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引导城乡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
5.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费报销比例。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偿政策,提高患者医疗费的报销比例,使医疗费的报销比例高于药品费。
三、明确工作任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一)基本医疗服务
主要包括: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疗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服务;提供急诊抢救及转诊转院服务等。
(二)公共卫生服务
主要包括: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协助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承担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
四、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
(一)收入及核定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构成
(1)经常性收入,包括医疗服务收入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
(2)财政专项补助收入,包括基本建设经费和设备购置经费、承担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补助经费、人员培训和人才招聘经费。
(3)其他收入,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以及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经营收入、社会捐赠、利息收入等。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核定
(1)经常性收入核定。医疗服务收入按照前3年医疗服务平均收入,综合分析物价、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等相关因素,并考虑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医疗服务收入的影响合理核定,其中药品收入根据药品采购价格和合理用药数量核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收入根据服务人口、单位综合服务成本及核定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数量、质量核定。
(2)财政专项补助收入核定。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承担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由政府按服务项目核定补助;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由政府按服务成本核定补助;人员培训和人才招聘经费由财政部门根据有关人才培养规划和人员招聘规划合理安排。
(3)其他收入,由财政根据以前年度收入水平并综合考虑影响收入的特殊因素合理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