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善措施,构建长效机制
(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监督检查是督促落实质量责任的有力措施,各地要针对现状,明确重点,有的放矢。在监管环节上,要加大对勘察、设计深度不足、擅自变更设计、降低节能标准等行为的查处;在监管类别上,要重点对低资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和县级工程的检查;在监管内容上,要切实抓好钢筋、预拌混凝土、管桩基础等工程的检查,重点整治影响使用功能的渗、漏、裂等质量通病,确保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在监管方式上,要充分运用仪器、设备等科学手段进行实体监督抽测抽查,提高威慑力。各地要结合我厅今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钢筋加工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鄂建[2010]108号)和《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10]103号),认真开展好管桩、钢筋加工、混凝土板厚等突出质量问题的治理工作,不断提高监督效能。
(二)全面实施分户验收。保障性住房竣工验收之前,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关于
做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的通知》(建质[2009]291号)、《湖北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暂行规定》(鄂建[2008]53号)要求,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住户代表对每个房间全部进行检查。分户验收应当依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在确保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以检查工程观感质量和使用功能质量为主,如发现工程不符合验收规范或设计文件要求的,应书面责成责任单位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分户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要查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检查有关单位是否按照要求对质量分户验收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抽取一定数量房间,核查分户验收的真实性。
(三)完善投诉处理制度。各地要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电话,拓宽民情反映渠道,健全舆论监督机制。要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信用档案和不良记录公示制度,对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以及使用后投诉处理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向社会公布。凡出现不良行为记录的,一律不得在规定期限内参加保障性工程建设。对经查实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保障性住房建成后,建设单位要在建筑物外墙明显部位永久标注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及主要责任人的姓名,接受社会监督。
(四)建立回访保修机制。质量回访保修是建设程序后期的重要环节。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竣工后的回访保修日显重要。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工作机制,认真督促参建主体及时履行质量保修责任,切实把此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要定期对保障性住房的回访保修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发现建设、施工单位未按规定进行回访保修的,施工单位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及时责令改正,并依照《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