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改革
1.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和管理体制机制。按照“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社会管理社区化、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的要求,健全规划协调机制,理顺各类各级规划部门之间的关系,调整核心区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城乡衔接、统一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有机结合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体制。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争取建立相关的试验区,在一定区域内探索推进经济社会一体化。
2.建立支持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服务组织,促进农业规模集约经营,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形成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
3.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对接。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配置基础教育公共资源。深化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健全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制度,实行全员覆盖、应救尽救。健全完善公共产品政府监管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公共安全。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体现公平、正义,加快城市化为目标,进一步放宽迁移条件,简化办事手续,逐步建立城乡统一、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实行居民身份证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改革依附于户籍管理制度上的有城乡差别的相关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5.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全覆盖。建立覆盖全市的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农民工参加养老、工伤等保险。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
6.完善就业促进制度。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平等就业制度、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就业服务和援助制度。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技能,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创办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园,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
(七)推进对外开放体制改革
1.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改善进出口产品结构,重点促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和农产品等出口。加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更新。积极审慎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和贸易公司,带动产品、技术、劳务出口。
2.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招商平台和协调机制,降低商务成本,增强配套能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参与“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市场化的招商模式,成立招商公司。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推动建立城际间招商引资协调机制,形成整体招商格局。
3.营造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的体制环境。争取成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重点承接技术水平高、增值空间大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争取我市享受国家服务外包基地政策。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财税、信贷等扶持政策,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引进机制,培育服务外包企业。
4.建立“大通关”体系。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构建大通关信息平台,实现通关、物流、商务等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烟花、鞭炮出港基地和出口产品安全通道;争取长沙保税区在我市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探索建立跨区域的口岸合作协调机制,争取“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港口在我市设立内陆港。争取我市开设铁路货运专列至广州、上海等城市。
5.加强区域合作。加强与全国各改革试验区的交流与合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体制创新等方面互相借鉴、共同促进。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经贸联系,夯实合作平台,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与香港、澳门地区的经贸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与台湾的产业合作,促进我市与台湾经贸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