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投入责任,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仅要加大对学校校舍建设、教学设备设施等硬件上的投入,还要加大对师资配备、师资培训等的投入,同时,要逐步提高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标准,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办学需求,保障学校发展,为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基本保障。
(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改革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来抓,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中小学教辅资料管理的规定,切实改变依靠教辅资料搞题海战术的做法,鼓励和表彰在规定教学时间内通过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质量的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大力推广先进地区和学校“减负增效”的成功经验。
(三)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中考制度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必须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继续扩大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坚定不移地推进“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规范民办初中招生。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扭转单纯依靠升学率评价基础教育学校质量的状况,逐步建立起以全体学生为评价对象,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内容、达成国家规定培养目标为评价标准,以合格率、完成率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学校综合评价体系。
(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责任、公民道德基础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开放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和体育、艺术教育场所,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兴趣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等公共机构,统筹安排和指导中小学开展各学科教学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和专题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全面发展。
(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在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要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尤其要加强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积极开展城市与农村中小学校的结对帮扶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教育引导干部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更要关注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要关注学生成才、更要关注学生成人,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