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节能投入进一步加大。充分发挥节能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2009年,各县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预算安排节能专项资金1650万元,实际落实186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节能技术推广、节能示范项目建设和淘汰落后产能等。
5.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各县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把节能技术研发列入年度科技计划,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2009年县级财政共落实节能科技研发资金160万元,加快了节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产业升级换代。大力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各县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和三个“节能20项”,建设了一批节能技术示范项目,实施了一批节能示范工程,推广了一批节能先进技术和装备,取得良好节能效果。
6.重点领域节能工作进一步深入。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能效对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等活动,企业节能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进新建建筑节能,严把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关键环节,全市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2009年全市共推广节能灯18.6万支,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灯推广任务。
7.节能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一是提高节能监察能力。各县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强化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完善监测设备,充实工作力量,提高了节能监察能力。二是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各县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部门配备了专职能源统计人员,完善基层单位能源统计机构,规范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报表报送制度。三是大力开展节能宣传培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广泛宣传节能政策和先进典型。把节能知识纳入职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体系,建设节约型社会教育活动扎实推进。
虽然全市节能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未根本改变。能源消耗大的第二产业比重仍然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较低,资源依赖型和“双高”行业比重较高,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二是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较快。2009年地方工业实施高耗能行业项目336个、完成投资256.4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71.5%、72.5%。高耗能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居高不下。三是节能管理、统计力量薄弱。各县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人员和专职统计人员较少,存在对高耗低效企业监管不到位,不能科学及时预测预警的现象。四是对节能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县区在落实限产、轮休、检修等调控措施上力度还不够大,造成部分企业能耗过高。
二、考核结果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