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自我完善。参加“培育试验计划”的高校要密切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定期进行工作评价,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实验内容
1、学生遴选。现阶段,“培育试验计划”试验班的学生可采取从在校优秀本科生中遴选的方式产生。学生遴选要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将特长显著、素质全面、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生选拔到“培育试验计划”中来。原则上,每个“培育试验计划”试验班年度招收学生规模30人左右。
2、教师配备:“培育试验计划”实行首席教授(导师)负责制,全面负责学生的专业指导和思想工作。要打造国际化的教学师资队伍,安排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培育试验计划”专业导师和授课教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指导、主持或参与“培育试验计划”的教学。参与“培育试验计划”的教师要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3、培养模式:以本校优势学科专业为平台,探索多种培养模式,实行个性化培养。要深化教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改革,按国际化要求设计教学计划、开设课程,积极引进和选用国际一流教材,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教学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按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项目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学术精神。坚持学以致用,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中增长才干。
4、氛围营造:通过世界级科学家访问讲学、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报告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学校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国家和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资源要向“培育试验计划”试验班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和科学研究提供经费、条件等支持。
5、制度创新: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制度。对学生的考核突出创新的目标和能力的要求,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培育试验计划”试验班的学生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建立灵活的进出机制。对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创新考核方式。
6、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学习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培育试验计划”试验班的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国外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接受国际一流科学家群体的指导,使之尽快融入学科前沿领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