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举措: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相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批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和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积极探索适合我区和谐发展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使用新路子,加快推进载体建设。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加快制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政策措施。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机制。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三、创新和完善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改革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1.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
目标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环境吸引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高度重视人才开发工作,亲自抓,带头抓,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作用,形成共同抓人才队伍建设的格局,努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
主要任务:制定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的实施意见。健全各级党委人才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建立各级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发挥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各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密切联系人才的作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广大社会组织直接聚集服务人才的作用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
2.进人才管理方式
目标要求: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深化和完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主要任务:健全和完善人才发展政策法规,取消不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减少和规范人才流动和使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创新人才发展的工作机制
1.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目标要求:坚持以现代化建设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使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基本适应人才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继续教育,努力形成学习型社会。
主要任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开发全过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努力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南部山区优质高中教育,办好六盘山高级中学、育才中学等优质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不断优化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支持特色学科和品牌专业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点扶持发展民族教育,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推进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实施特岗教师计划,每年向南部山区和农村地区招聘一定数量的特岗教师。推进人才终身教育,支持在职人员提升学历层次。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科学文化基地的资源和功能,为不同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人才通过进修研修、考察培训、挂职锻炼、出国深造等多种方式提高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