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条 鱼类承载力强
鱼类是维持梁子湖生态平衡的重要因子。全湖可作为鱼类饵料的总生物量为87万吨/年,最大天然渔产潜力约1万吨/年。其中草食型鱼类生产潜力3917吨/年,最大承载量1764万尾/年;浮游植物食型鱼类渔产潜力为1700吨/年,最大承载量756万尾/年;浮游动物食型鱼类渔产潜力为3047吨/年,最大承载量1354万尾/年;底栖动物食型鱼类渔产潜力为864吨/年,最大承载量384万尾/年。2007年梁子湖产鱼2250吨,只相当于最大天然渔产潜力的四分之一。
第八条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生态系统局部碎化。解放初至今梁子湖水面减少近50%,由于人为的建堤围湖、分隔湖汊等活动,分隔了各个子湖与大湖以及大湖与长江之间的联系,阻隔了水体之间以及水体与湖周陆地的物质与物种流通,资源的分隔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的碎化和生态功能的减弱。
二是植物种类构成逆向演变。梁子湖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基本稳定,但浮游植物种类正从贫营养型的硅藻、甲藻向富营养型的绿藻、蓝藻转换;水葫芦、喜旱莲子草已经侵入湖泊,水葫芦已在局部水域蔓延。
三是动物多样性有所下降。由于江湖分隔和其他人为活动的扰动,梁子湖鱼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94种降为七十年代的75种、八十年代的52种,目前鱼类资源有所恢复。由于生态条件的退化,天鹅、白鹳、黑鹳、灰鹳、大雁、白鹭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数量有所减少。
第九条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一是水域生态空间萎缩。由于围湖造田等历史原因,梁子湖水域面积减少了近一半,压缩了生态空间、分割了湖-陆生态联系;在2006年开始拆围之前,49%的水面被围网(栏)圈占,部分经营者在围网内盲目增加水产养殖种类及放养密度,挤占了自然生态空间、降低了水域生态质量,导致水生植被的破坏和水生动物多样性的减少。
二是陆域产污量增加。目前,梁子湖沿湖小城镇均未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正规的垃圾填埋场所,大量生活污水和有机垃圾直接排入附近河港,最终汇入梁子湖。梁子湖承雨范围内主要为农业区,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氮、磷等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湖中,每年农田和鱼池退水期,梁子湖水质中氮、磷超标较为严重。水质恶化直接导致生态功能的退化,而生态退化又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形成了水质与生态之间的不良循环。
三是湖泊管理有待加强。湖泊是一种复合资源,梁子湖流域地跨四市,涉及到不同行政区的众多政府部门,随着湖泊经济价值日益显现,各利益相关部门纷纷涉足,导致职责不明、政出多门、管理困难;2007年新组建的湖北省梁子湖管理局基本理顺了梁子湖管理体制,但设施、人员、经费等问题还依然存在,综合执法手段和区域协调能力还有待加强;水陆分治、行政跨界使得梁子湖周围的利益团体很难将保护意识变成保护行动,特别是房地产开发等经济活动正以各种名义向湖边和岛屿蔓延,对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极大的潜在威胁。
第三章 水环境现状
第十条 水质现状
由于梁子湖流域经济相对落后,开发程度较低,入湖工业污染较轻,再加上湖泊水草丰盛、自净能力较强,是目前中国水质最好的淡水湖泊之一。从1986到2008年,西梁子湖(江夏水域)水质以Ⅱ类为主,但南北嘴等局部水域水质为Ⅲ类,主要超标项目是磷和氮;东梁子湖(鄂州水域)以Ⅲ类为主,但梁子岛、长港和磨刀矶等局部水域水质为Ⅳ-Ⅴ类,主要是氮、磷超标。梁子湖营养状态已从贫营养型进入中营养型,局部已接近富营养型。梁子湖水质的季节性变化较大,鱼池退水期水质较差,近年来,通过水面拆围和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梁子湖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十一条 主要超标因子
梁子湖酸碱度、溶解氧、悬浮物、浊度等指标能够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但化学需氧量(以下简称COD)、总氮、总磷浓度均有超标现象。2007年10月西梁子湖总氮和总磷分别有77%和9%监测点位超过功能区划(Ⅱ类)标准;东梁子湖总氮和总磷均有32%的监测点位超过功能区划(Ⅲ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