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技术进步上做“新”。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彻底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冶炼轧制产能。骨干企业在关键工艺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上取得新的突破,部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国内领先并与世界水平接轨,产生示范辐射作用,使全市冶金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新格局。
4.品种质量上做“精”。立足汽车、船舶、家电、电力设备、油气输送、集装箱制造和工程机械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需求,推广RH真空精炼技术,加快发展高压锅炉钢、锚链钢、汽车面板等特殊钢、优质钢、低碳钢、管线钢和船板钢以及高钢级建筑螺纹钢,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力争使优特钢比重提高到60%,板带管比提高到50%左右,将张家港建成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精品钢材制造基地之一;有色产业要重点发展以“细、小、薄、长、精”为特色的高品质精细产品门类,使全市冶金形成精品生产基地的新格局。
5.节能减排上做“细”。加快建设冶金产业循环经济体系,采用大型化、连续式、高精度、低损耗的冶炼、轧制设备,集成式、循环型工艺流程,努力使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20公斤标煤以下,吨钢新水消耗降至4.8吨以下,力争优于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全面采用余热深度利用技术,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废渣、煤气利用率基本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利用率达到65%以上,共伴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单位产品能耗、原材料消耗、环保治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生产与环境、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6.资源基地上做“实”。加强对国内外矿山和资源市场的实地调研,采用参股、投资、收购、联合等多种形式,在外省、市和国外加快铁矿石、煤炭、电解铜和铝锭等大宗原辅材料资源基地建设,打造资源物流平台,形成50%以上资源可以长期稳定供应,同时能够规避市场风险的大宗原材料供应体系新格局。
三、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努力开拓市场需求
1.全力稳定国内市场。认真落实国家、江苏省和苏州市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稳定和拓展建筑用材市场,切实保障公路、铁路、机场、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新农村建设和太湖周边环境整治等所需建筑用钢特别是特殊用钢需要,使各类建筑用钢占比基本稳定在50%以上。通过实施相关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努力稳定和扩大汽车、船舶、装备、家电、IT等先进制造业所需工业用钢材以及铜材和铝材国内市场。
2.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利用国家钢铁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机遇,沙钢集团等出口重点企业适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把握国际市场行情,千方百计增加优质线材、板材和高钢级建筑钢材产品出口量;有色产业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开拓精品铜材出口渠道。要加强与国际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努力拓展出口市场,增加间接出口。
(二)合理调控产业规模
本着内需为主、升级为先、审时度势、科学发展的思路,对企业生产规模有保有压,扶优扶强,着力科学调控,分类指导,到2011年生铁产量维持在2200万吨左右,粗钢产量维持在2500万吨左右,力争2011年沙钢集团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首家年产钢3000万吨左右(包括省外控股企业产能)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2011年,铜和铝等有色金属加工的产量维持在65万吨左右,将全市冶金产能调控在能够更好地满足总量和结构需求的合理水平,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三)着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调整振兴的关键。把加快淘汰落后与加强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调整产业技术结构,提高行业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