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年度目标,组织实施产业振兴发展计划,每年对全市新兴产业的重点项目、骨干企业目录进行调整并予以颁布,协调解决重大事项,推进落实重大项目,组织开展督查考核。联席会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及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经贸委,定时召开协调推进会议,解决相关事宜。每年度由市委市政府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协调和推动本地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案的实施。市政府每年对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考核和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与党政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认真落实产业调整和振兴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做好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等政策的落实。
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设立市级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每年从现有市级工业企业扶持资金中划出3000万元,市财政再新增2000万元,形成5000万元以上规模的专项资金,支持产业优化升级、重大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等项目。60%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风能和太阳能)、医药及生物技术和智能电网四大产业跨越发展工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中设立“四大工程”科技扶持专项,支持前期研发和成果转化。扶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对列入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进行奖励。
三是积极支持企业对上争取。对“四大工程”中获得省级以上重点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等专项扶持资金的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扶持。
四是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对企业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并引导社会采购优先选用。
五是大力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积极推进科技信贷、创业投资、科技型企业上市、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等工作,引导全社会科技要素聚集企业科技创新。
六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社会资本入股、财政投入等渠道,扩大资本规模,形成覆盖全市的担保网络。健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
七是优先保障“四大工程”项目用地。加大招商选资和资源整合力度,对“四大工程”重点项目积极向上争取“点供”指标,对符合产业优化升级要求的重点项目和企业技术进步项目,所需用地指标给予优先安排,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发展用地。
(十一)加快培养引进人才
在大力培养和用好市内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抓住国家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契机,通过企业为主、政府资助,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意见》(苏府〔2007〕37号)和《苏州市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办法(试行)》(苏办发〔2005〕70号),为引进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有特殊贡献的高科技人才实行重奖。加大企业家培养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企业家,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学习培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专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中高级技工,积极引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到2012年,培养重点骨干企业领军人才200名、企业中高级职业经理人才10000名。鼓励建设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鼓励设立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方式,借助“外脑”助推产业化。
(十二)加强行业管理
发挥企业家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引导企业家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带领企业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适应本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和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全面提高战略规划、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基础性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创新基础。加快全市工业行业协会建设步伐,尤其是加快推进新兴产业行业协会建设,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实行行业自强、自律。对现有行业协会进行调整重组,鼓励、引导协会苦练内功、增强素质。为协会的完善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各市、区政府及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本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各市、区政府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配套措施和具体考核办法,认真组织落实。
附件:
1.主要目标年度计划安排(2009~2015年)
2.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及国家级标准目标任务分解表(2009~2012年)
3.实施高科技产业发展“841”攀登计划(2009~2012年)
4.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培育计划(2009~2012年)
5.新增商标国内、国际注册计划(2009~2012年)
6.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培育计划(2009~2012年)
7.工业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出口超十亿美元工业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2009~2012年)
8.工业投入、技术改造投资计划(2009~2012年)
9.重大产业项目名录
10.近年来国家、省和市关于扶持工业企业发展政策目录
中共苏州市委
苏州市人民政府
2009年9月13日
附件1:
主要目标年度计划安排(2009~2015年)
| 指 标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5年
|
指标值
| 指标值
| 指标值
| 指标值
| 指标值
| 指标值
|
高端化指标
| 全社会研发投入(亿元)
| 120
| 140
| 170
| 200
| 250
| 320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
| 1.8
| 2
| 2.15
| 2.3
| 2.5
| 3.0
|
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心(工程中心、工程研究技术中心)新增数量(个)
| 20
| 78
| 71
| 72
| 73
| 75
|
企业专利申请量(万件)
| 3.3
| 2.4
| 2.6
| 2.8
| 3
| 4
|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万件)
| 0.42
| 0.44
| 0.46
| 0.48
| 0.5
| 0.7
|
企业专利授权量(万件)
| 1.26
| 1.35
| 1.4
| 1.45
| 1.5
| 2
|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万件)
| 0.04
| 0.06
| 0.09
| 0.12
| 0.15
| 0.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
| 34
| 34.5
| 35
| 35.5
| 36
| 38
|
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工作组(累计数个)
| 10
| 14
| 18
| 22
| 25
| 30
|
国家级标准(新增个)
| 40
| 60
| 60
| 60
| 60
| 70
|
品牌化指标
| 高端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比重(%)
| 46
| 48
| 50
| 52
| 54
| 59
|
中国名牌产品数(个)
| 63
| 63
| 70
| 81
| 95
| 120
|
江苏名牌产品数(个)
| 333
| 362
| 392
| 421
| 450
| 540
|
中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数(个)
| 29
| 34
| 37
| 43
| 45
| 55
|
江苏省著名商标数(个)
| 350
| 370
| 380
| 390
| 400
| 450
|
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
| 26
| 27
| 28
| 29
| 30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