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各地要以建设“清洁家园”为目标,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制定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部门职责,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垃圾、污水、粪便等生活污染治理。加快编制县域垃圾处理专项规划,逐步实现 “户分类、组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有条件的小城镇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有序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步伐,农村集中新建住房和乡镇卫生院、中小学校、旅游景点及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要建造无害化卫生公厕,切实改变“脏、乱、差”状况,促进村容村貌的整体改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废物循环利用,促进太阳能、风能和秸秆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应用,推广秸秆过腹还田、粪便制沼等链条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三)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
以建设“清洁田园”为目标,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能力。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2015年,我市要基本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鼓励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尽量减少投放量,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精准施肥和缓释、控释化肥等技术。加强对影响土壤环境的重点污染源监管,严格控制污水灌溉,重点防范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确保土壤环境安全。积极实施一批土壤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提高土壤环境质量。推广废弃物资源利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技术。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禁止在禁烧区露天焚烧秸秆,促进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推进生态效益型农业和绿色无公害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各县、区要严格执行《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组织各乡镇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禁养区内严禁新建、扩建各类养殖场,禁养区内现有的养殖场要在限定时间内全部搬迁,逾期不能搬迁的,依法予以关闭。鼓励生态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区建设,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要加强畜禽养殖项目的管理,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养殖场要限期治污改造,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要配套建设沼气池,鼓励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发展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的畜牧循环经济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并在土地承载能力范围内进行还田。科学、合理规划湖泊、河流等水产养殖规模和数量,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对严重污染水体的水产养殖场所进行全面清理、整顿,限制网箱养殖,取缔肥水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