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师资素质。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强化教师职务岗位聘用制度,推进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实施职称评审向农村学校适度倾斜的政策。加强岗位培训和轮训,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和高标率。加强编制管理,保证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正常补充新教师。
提升教育质量。稳步实施课程改革,及时总结和推广课程改革经验。继续实施中考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步扩大省示范高中计划内招生定向分配比例,2012年达到80%以上。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建立健全教育督查指导工作机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法制宣传教育,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控制在2‰以下。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快理顺管理体制。推进成人继续教育,全面实施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行动计划。
(二)文化。
全面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县(区)图书馆、县(区)文化馆建筑面积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达到省级标准。建立健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现有各类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争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示范区。“十一五”期间,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按照每年10%的速度递增,形成覆盖全市的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放映网络。实行图书馆总分馆制,完善和充实一批布局合理、贴近农村的图书馆镇级分馆和村(社区)图书阅览室,大力推进图书馆延伸服务和流动服务。
建设合格的基层文化服务队伍,提高基层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建立一支由专职文化站业务干部和专兼职村文化管理员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基层文化活动室必须配备一名兼职文化管理员,每年对全市文化站各类业务干部和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及全市村、社区文体骨干进行全员培训。
实施特色文化培育工程。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力度,对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发掘、整理和开发。精心策划具有地方鲜明风格和个性特点的大型文化活动,全力打造节庆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与旅游、商贸等产业的相互融合。
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建立健全乡镇、行政村体育组织,定期开展县(区)、乡(镇)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发展。到2010年,全市15个乡镇(办)和152个行政村都拥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其中,2009年建成4个乡镇和36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10年建成3个乡镇和40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从而在全市乡镇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