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争取省级配套资金和政策、安排一定市级财政资金,用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补偿社会保障、生态恢复、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欠账,促进矿山关破转岗人员再就业,保障我市资源枯竭企业平稳转型和社会安定。
7.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布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全面推进城乡规划管理、户籍管理、土地管理、行政管理、公共财政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8.建立促进环保和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环保立市,建立健全环保决策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市场交易。
(四)加快实现环境转优
以建设生态山水铜都和幸福铜陵为目标,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并举,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实施城乡和环境再造。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一城三区,一主两副”的城市发展定位,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实施退二进三战略,积极开展城市“大拆违、大建设”活动,推进老城区及工矿区供水、供气、供电、通信、垃圾污水处理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改造,全面完善原有城区功能。大力开展畅通工程,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形成安全便捷城乡一体的交通新格局。按照拉开框架、拓展新区、城镇带动的要求,加快西湖新区、东部城区和南部城区的建设进度,建立布局紧凑、功能完善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努力构建生态宜居城市。到201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72%。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75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75%。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主副城区、城市新区、开发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加大城市中心区支、次干道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快新建区供水、供电、供气、排水、信息等枢纽工程建设。推进“一市三区、七大重点镇”的城镇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三延伸两覆盖两集中”,即交通、供水和供气延伸至中心村,供电和电信覆盖到各个村,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
3.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重点开展废弃矿山、闭矿尾矿库土地复垦,实施采空区、塌陷区、排土场和露天采坑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区。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矿山环境治理工作,重点实施响水冲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建成为生态恢复的示范区。到2012年,有安全隐患的尾矿库全面治理,重点塌陷区、采空区及被破坏生态得到初步治理;到2015年,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完成70%,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