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权。扶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广告设计、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版权相关产业发展。建立版权贸易平台,拓展版权利用方式,加快版权市场化进程。完善版权保护机制,依法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4、植物新品种。注重农业知识产权,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加强种(养)殖方法、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专利申请和保护。扶持农林作物、中药材和畜牧水产养殖业的新品种培(繁)育,建立健全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技术支撑体系,推动育种创新成果转化为动植物新品种权,加强新品种和动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
5、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按照继承保护、开发利用、创新提高、产业化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开发与保护机制。扶持传统知识的整理和传承,大力挖掘我市的民间文艺作品和遗传资源,重点开发中医药、民间曲艺、民间工艺等资源。通过市场化开发和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
6、商业秘密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增强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妥善处理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与职工合理流动的关系。提高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能力,加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有效利用,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三、战略措施
(一)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1、突出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把创造知识产权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目标,把获取知识产权优势作为开拓市场、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支持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2、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工作。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和产业化。支持高校建立符合宜昌产业特色的重点学科,与企业联合创建一批服务宜昌的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技术评估中心和孵化器。财政资金优先支持产学研结合的科技计划项目。
(二)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1、加强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载体建设。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积极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的应用。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和产品,形成一批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