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培训费7~9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
2.技术指导费2~3万元。主要用于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咨询,对种植户进行田间指导等。
3.试验、示范补助费4.5~6.5万元。主要用于新品种引进、菌种补贴、劳务费、试验示范等补助。
4.测产验收和总结费1.5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本地区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验收等。
七、进度安排
根据推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选择的珍稀食用菌种类的生物学特性,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如下:
1.2010年8月,项目规划与部署阶段。省食用菌工作站牵头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方案确定后,将方案先印发给各项目县(市、区)实施单位,并要求各实施单位尽快制定各地详细实施方案。随后再召开各实施单位有关人员召开项目启动会,进行项目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做好项目实施期间会议安排包括召开项目启动会、项目中期进展情况汇报会和项目终期总结会议工作计划,签署各单位项目任务书,明确各单位具体职责、分工及各阶段工作任务。随后各实施单位要尽快确定所辖范围内的推广区域、核心示范区域、推广大棚数和推广面积,并督促有关单位按照各自项目实施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中的有关要求进行落实。
2.2010年9月-12月,技术培训指导阶段。对项目实施县的有关生产和技术人员组织开展多层次面对面的大棚珍稀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模式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共计举办9-10期,每期培训200人以上。培训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培训时采取集中培训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另外在产前、产中和产后重要环节,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3.2010年9月-2011年6月,项目示范、推广阶段以及项目监督检查阶段。从9月份开始,杏鲍菇、白灵菇、毛木耳等品种陆续进入菌种生产和栽培料储备阶段。各项目实施县要对核心示范区和推广区域,在菌种生产以及生产管理上,要求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到管理规范。项目技术领导小组负责在此期间做好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并及时解决生产问题。项目牵头单位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项内容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项目实施单位限期解决。
4.2011年6月-7月,项目验收阶段。项目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各项目实施单位按规定收集、整理有关材料、数据,准备项目鉴定和验收。
八、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