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

  二、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凸显各级各类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教育开放和推进教育信息化为重要支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德育: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贯穿于育人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学生具有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
  1、完善德育内容体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点,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序列。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守法、诚信、勤俭、互助、感恩的道德品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学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和世界多元文化沟通鉴别力,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生命现象,掌握生存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创新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强化全员育人,实施教育教学全过程育德。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结合课程改革,推进学科德育,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实践体验,完善德育实践体系,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效贯通,推动政府、企业和社区参与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服务、认证、激励等机制。建设德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拓展网络道德教育空间,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提高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3、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推进温馨教室与和谐校园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氛围。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基础作用。完善社区青少年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为青少年发展办更多的实事,加强舆论引导和新媒体管理,弘扬社会正气,努力提供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学前教育:为儿童健康、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育、习惯养成和智力开发至关重要。要坚持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和公益性,为所有儿童健康、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基本满足0~6岁儿童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对学前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
  1、建立医教结合的家庭教养指导和预防性干预系统。建立区域内医教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体系。加强区县早教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成立独立建制的0~3岁散居婴幼儿教养指导服务机构,形成由教育、卫生、人口计生和妇儿委等部门协同运作的社区早教服务网络,为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和早教服务卡,使所有散居婴幼儿的家庭都能接受科学育儿指导和咨询服务。加强对高危新生儿家庭跟踪服务,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早期发现、康复训练等方面指导。
  2、提高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切实加强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和评价,满足学前儿童对生活、安全、卫生保健的特别需求。鼓励幼儿园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展丰富多样、富有创意的学前教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实施家园合作的衔接教育,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主题活动。加强对幼儿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加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推进幼儿园内涵建设和科学发展,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3、加强学前教育保教队伍建设。坚持实行保教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为城乡每所学前教育机构配置合格的保教人员。创新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的培养和培训机制,建立有上海特色的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课程体系,形成师范院校、相关教育和培训机构、幼儿园联合培养保教人员的多元化格局。
  4、强化政府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根据入托、入园的峰谷波动规律,统筹现有教育资源,落实公建配套园所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化解学前教育特别是郊区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矛盾。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幼儿园。完善幼儿园督导制度。逐步提高托幼园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学前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建立贫困家庭学前儿童资助制度。
  (三)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及高质量的教育。
  义务教育是面向所有适龄儿童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要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提高每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生存、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道德行为、学习兴趣、身心健康、良好习惯方面得到培育和发展。
  1、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保障适龄儿童入学机会公平的基础上,推进义务教育过程的公平,面向所有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辅导措施,努力使这些学生学有所获、思有所进、能有所长。对于基础较好、潜能较大的学生,建立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创造既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又利于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小班化教学。
  2、提高每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加大对财力困难地区和相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协作机制,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镇和郊区延伸,推进薄弱学校委托管理,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矛盾。改革学校评价制度,鼓励和支持不同基础的学校都有明显进步,增强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持续提高的能力。加强公办初中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增强学校管理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普通话、规范汉字的应用能力,加强数学和科学技术教育,注重生存、生活所需要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全面实施“阳光体育”,完善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加强艺术教育,积极开展音乐、美术、舞蹈、戏曲等各种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
  4、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完善课程标准,减少课时总量,降低过高的课程要求。严格执行课时计划,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全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加强学校、社会、家庭沟通和协作,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切实把减负贯穿教育教学和校内校外各个方面。
  (四)高中教育:为学生成长、成人、成功提供知识和能力准备。
  高中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要坚持特色发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成长、成人、成功奠定基础,形成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发展格局。
  1、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重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加强研究性学习和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综合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赴市外、境外交流学习机会,开拓学生视野。
  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支持高中学校从实际出发,发挥传统优势,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环境,形成一批教育方式独特、学科优势明显、活动富有创意等特色高中。总结和推广高中特色办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在特色办学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开放实训基地、课程和师资,发展高中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发展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探索举办若干与上海加快人才引进和国际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普通高中。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