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校本教研日”制度或教研组例会制度。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校本教研日”,或确定一个单位时间为教研组活动时间,集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学观摩、普通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等形式,集中力量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3.说、听、评课制度。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说课、研究课、观摩课活动,并及时评课。“说、听、评课”要做到有研究主题,有分析探讨,有感悟收获,有总结点评。要重视授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重视评课教师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形成相互交流、共同研讨的机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4.联片教研制度。学校要主动和其他学校联系,建立或参加区域内学科教研活动,定期就共同面临的问题展开研讨,拓展教师互动的空间,实现教研资源共享。要加强与各级教研机构的联系,引导、鼓励教师与各级教研机构合作,形成教研合力,提高教研实效。
(三)教育教学反思制度。学校要提倡并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后记和随笔,养成教育教学反思的习惯。要倡导教师从现代教育思想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对照中发现问题,从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经验的比较中发现问题,从对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调查中发现问题;要倡导教师通过与自我对话,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研究制度。学校的课题研究制度建设要抓好三个主要环节:要重视开发校本课题,结合本校实际,把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重视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建立相应的督查机制,保证课题研究的扎实有效;重视做好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使校本课题研究发挥更大的效益。
(五)网络教研制度。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把信息技术及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机融合起来,为校本教研提供丰富的教育资讯和多层面、多方位教研互动平台。根据实际需要,定时间、定主题、定主持人开展网络校本教研。要建立校本教研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校园网中电子备课室及多媒体教室、个人博客,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提升校本教研的整体效益。
(六)教师研训和培养制度。学校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师研训活动,改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拓展教师知识视野,提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学校要制定中长期和年度教师教研能力培养规划,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及学历进修,提升业务素质。要通过骨干培训,校外取经、技能训练等活动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