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新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
14、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通过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县(市)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乡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心,村组配备土地流转信息员,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指导、价格评估、合同鉴证、规范管理等服务。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对流转程序、流转合同进行规范管理,对流转纠纷进行调处解决。大力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植经营主体,激活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15、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今年全市基本完成确权发证任务;建立林业要素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森林资源流转、交易、评估、抵押贷款以及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做好林权纠纷的调处工作。扩大“三村”(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完善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开展减轻农业用水负担综合改革试点。选择基础较好的县(市)区或乡镇,开展包括解冻清收农民历年农业税费尾欠在内的化解村级债务试点,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新途径,坚决制止新的债务发生。
16、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健全考核制度,保障经费投入,改善人员待遇,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经营实体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17、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实施“示范社工程”,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从今年开始,市里每年直接抓10个以上示范社,各县(市)区每年办2-3个示范社,各乡镇每年办1个示范社,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2009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00家,新增100家以上。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
五、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1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把农村学校、国有农(林)场纳入建设范围,解决4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今年新建通村水泥路540公里,“十一五”末基本实现行政村全部通水泥(油)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把1万余公里的农村公路纳入养护范围。大力推广“社车入户、三业循环”服务模式,加快“一建三改”进度,开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试点,全市新增户用沼气4万户。实施“百镇千村”工程,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发挥信息化支农服务的作用。健全农村公共设施维护机制,提高综合利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