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

  加快推进黄石市、大冶市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探索建立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和资源枯竭企业扶持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努力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八章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
  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坚持实施“三结合”,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扩大规模与提高水平相结合。坚持以提高外向度为目标、以改善环境为重点,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区域合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提升使用外资的规模与水平
  紧紧抓住发达国家和国内沿海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积极合理有效地吸收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坚持以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不断扩大使用外资规模。采取境外上市等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地扩大境外融资。注重处理好使用外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把使用外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延伸产业链条和增强配套能力结合起来、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外商重点投向沿江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工业园区;引导外商投向开发性农业、基础设施、以光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原材料深加工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重点引进能够提升沿江地区现代制造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项目;加快商贸、金融、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增强经济社会服务功能;注重关联招商和配套引进,促进产业链和产业板块的形成。鼓励外商以并购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外商来设立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合理有效地使用国际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建设,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再上新台阶。
  二、进一步推动外贸出口
  加快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以武汉、黄石、鄂州、黄冈、鄂州为中心的服装出口基地,以荆州为主的棉纺出口基地,以武汉、宜昌、黄冈为主的船舶出口加工基地,以荆州、枝江为中心的医用卫生材料出口加工基地,以武汉、荆州为主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以荆州、宜昌为主的化工及涂镀板出口基地,以鄂州、洪湖、监利、枝江、宜都等为主的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以咸宁为主的苎麻纺织出口加工基地,形成沿江出口产业集群优势。
  大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计算机、通信、软件及相关产业、汽车及零部件、钢铁、船舶和消费电子等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上规模、上档次。增强出口企业的品牌意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注册商标,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积极引导资产重组或改组,促进各种形式的联营和联合,加强工贸、农贸、科贸、贸贸结合,加快内外贸一体化,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衔接。培植外向型龙头企业,着力培育能够进入全球跨国采购体系的经营主体。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的支持,对其在投融资、税收、项目申报、技改贴息等政策方面,与其他出口企业一视同仁。
  三、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如武钢、东风、湖北电力公司等大型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和经贸合作区,开展境外资源收购与合作开发、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工程承包。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在境外科技资源密集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和研发型企业,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智力资源,提高国内母体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总体协调机制,在资金筹措、外汇审核、人员进出、货物通关、检验检疫、项目管理等方面建立便捷高效的境内支撑体系,在领事保护、风险防范、信息沟通、政府协调等方面建立境外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湖北长江经济带人才密集、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促进科研、勘测、设计、施工等优势企业中建三局、葛洲坝集团、大桥局、铁四院、中南电力设计院等的内联外合,更多地承揽包括勘测、设计、施工等项目内容的大型国际工程,带动湖北长江经济带技术、成套设备、原材料的出口和劳务输出。
  加大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壮大对外劳务合作经营企业队伍,培育对外劳务合作经营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外派劳务市场,建立外派劳务基地,打造“湖北海员”等劳务品牌,扩大纺织服装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等领域劳务外派规模。
  四、创新对内对外开放的平台和环境
  推动在武汉市设立内陆保税港区,发挥保税物流优势,利用长江干线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资源,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支持宜昌、荆州、黄石、鄂州、黄冈和咸宁等条件较好的城市设立出口加工区和来料加工区,加快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坚持以港台和日韩作为对外招商重点,同时积极开展对欧美的招商活动;利用国际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继续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深化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继续把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深交会、中博会等专业博览会作为国际市场开拓的重点,同时主办好“华创会”、“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汽车博览会”、“机博会”等定点武汉的博览会;改进活动方式,把组织大型活动与采取小分队招商、专业化招商、一对一洽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调动企业招商的积极性;增加对外开放的财政投入,并完善政策促进体系,包括促进对外开放扩大规模和领域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出台鼓励沿江市县区对外开放上新台阶的奖励政策;逐步建立支持省内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援助机制。
  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积极探索“并联审批”与“全程服务”相结合的外来投资审批新模式,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投诉问责制,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进一步加强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创新通关模式,深化通关查验制度改革,加快电子口岸建设。
  五、强化与“两圈”的对接
  充分利用湖北长江经济带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集聚“两圈”精华的特点,发挥连接功能和融合作用,强化与“两圈”在产业、交通、市场、科技等方面的对接。加快建设沟通湖北长江经济带和两圈联系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沿江高等级公路、铁路、过江通道、枢纽港口;大力开发黄金水道,建设成为全省经济社会融入长江经济带、走向世界的主要通道。加快武汉至宜昌、万州、武石客运专线和随岳、十宜等纵向交通干线建设步伐,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向“两圈”腹地延伸,增强开放开发的辐射带动效应。支持腹地山区市县与临江市县联手打造临江临港工业园区。
  利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科学开发、协调开发、两型开发与和谐开发。利用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主轴,构成“两圈”间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通道,促进全省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从而提升全省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通过长江干流的发展,带动汉江、清江等主要支流的开发。加快推进引江济汉工程建设,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引江济汉进水口长江荆州河段龙洲垸,搞好岸线规划的管理,推动工程建设。
  六、促进与上中下游省市的更紧密合作
  加强与中游地区合作。合力打造中游地区港口群,建设以武汉新港为主体,以宜昌、荆州、黄石、长沙、岳阳、九江、南昌为综合运输主骨架,以中部地区重要港口为补充的国内综合运输中转集散基地。重点建设一批适应能源、钢铁、化工原料、产成品、建材以及外贸物资等大宗货物中转的港口,加快建设铁水联运港。同时建设以冶金工业原料、产成品、建材转运为主的一批中小型港口。通过港口群的建设促进经济的融合,全面开展经济技术合作,进而形成中部崛起的隆起带。
  加强与下游地区合作。充分利用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接受辐射,接轨长三角,配套大上海,促进“流动、融合、分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分工和技术合作,主动与江苏沿江开发、皖江开发呼应联动,努力实现在产业定位、服务项目、服务区域等方面的错位发展。
  加强与上游地区的合作。积极推动沿江各地加强与重庆、四川沿江县市的联合与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对接,加强产业配套与协作,加强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合作,形成统一大市场。特别是湖北长江经济带上段,与重庆同为三峡库区,共同抓住“后三峡时代”新机遇,在解决库区生态环境、地质灾害治理和移民安稳致富三大问题上加强紧密合作,互相呼应,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促进全流域的联动发展。加强与长江流域各大中城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上中下游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的一体化建设,拓展区域经济新的发展空间。重点加强沪、宁、汉、渝四个特大中心城市之间的更紧密合作,建立起以上海为龙头、武汉为龙身、重庆为龙尾,自东向西传导辐射众多大中小城市的长江沿岸经济一体化体系,形成国内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增长带。
  第九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
  一、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成立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省发改委承担日常事务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主持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的落实情况,商讨地区之间的协作配套,并做出相应的工作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沿江各地加强联系,重点做好项目策划等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库建设,搞好日常协调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