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各区县教育、民政、卫生和残联等部门要相互协作,采取有效措施,依托幼儿园、康复机构以及在特殊教育学校增设学前康复部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0至6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大幅度提供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
(十)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技能培训,加大残疾人接受“人人技能工程”培训计划,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十一)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将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纳入各区县扫盲工作整体规划,同步推进。残疾人教育机构、各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要积极开展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工作,使残疾青壮年文盲率显著下降。
三、积极探索,加强针对性,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
(十二)注重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残疾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残疾,提高自强自立、战胜自身缺陷的信心和能力。
(十三)认真研究并加强特殊教育的针对性。根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残疾学生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并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特点,注重提高其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等能力的培养。
(十四)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技能。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开足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同时,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课程。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课程建设,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和扶持各类特殊教育学校(院)、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各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经费投入,在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安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
(十五)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推广应用国家特殊教育资源库和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优质特殊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我市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普及学生微机室、教师电子备课设备和校园网络。全市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残疾人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残疾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十六)深入开展特殊教育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构建完善的特殊教育教科研网络。市、区县教研部门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教研人员,积极发展专业引领作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要结合实际开展综合实践研究和校本教研,立足本职提高特殊教育的研究能力;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鼓励特殊教育学会和其他特殊教育学术团体参与研究工作,共同提高我市特殊教育的教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