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低碳产业发展迅速,循环经济成为降碳的主体
“十一五”以来,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和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粉煤灰、煤矸石、废水、废渣为重点,在化工、造纸、食品、建材、热电、矿山等重点行业推进了工业废物综合利用,推广了清洁生产和再生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在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环境中,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长葛市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襄城县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日臻完善,已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发展循环经济与区域生态建设的典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我市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能耗结构有待降低,单位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尽管我市工业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在节能降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行业或领域中节能降耗空间还很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市的服务业增速一直低于工业的增速,原材料和基础性产业等传统工业仍占很大部分,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尚未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引领工业优化升级的发展格局。三是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尚未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一些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项目和行为在个别地方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任重道远。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增长与低碳化并重的方针,把发展低碳经济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低碳化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利用及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建立健全与低碳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低碳经济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我市低碳化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低碳型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
1.低碳产出指标
二氧化碳减排量综合指标达标,排名位于河南省前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
2.低碳消费指标
人均排放控制在5吨二氧化碳以内。
3.低碳资源指标
可再生能源占一次性能源的比例达到15%以上。
林木覆盖率达到32%以上。
4.建筑节能指标
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
太阳能、浅层地能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