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实现年产有机水产品2万吨,渔业产值13亿元,综合产值65亿元。到2015年,实现年产有机水产品3万吨,渔业产值20亿元,带动涉渔产业产值100亿元,实现10万农民和移民致富奔小康。
三、建设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的重点任务
(一)强力推进“五大工程”。
资源增殖工程。在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和一级支流水域,开展长时间、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前3年每年投放各种规格鱼种1.3亿尾以上,以后每年投放1亿尾左右。同时,养护和修复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促进库区鱼类种群自然恢复和增殖,形成约90万亩左右的天然生态渔场,年产有机水产品达到12500吨。积极引导三峡水库周边农民和移民参与苗种生产、捕捞、加工、储运等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增收致富。
水域牧场工程。以业主承包经营为载体,采取“以水养鱼,以鱼养水”的放牧式作业,在库区不具备通航条件的库湾、库汊,通过设置围栏和人工放流鲢鱼、鳙鱼等净水性放牧品种,建设25万亩左右的“放牧式”生态渔场。年产有机水产品7500吨以上,达到水质改良和生态渔业发展的双赢效果。该工程由市农垦集团选择适宜区域有计划、有步骤地先行试验示范,确保安全可控。
湿地渔业工程。在库区消落带的适宜区域,通过人工种植水生植物强化和完善湿地功能,并补充构建必要的人工洼地,建成消落带湿地生态屏障5万亩左右,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湿地名优鱼生态养殖,在控制和减少面源污染源直接流入三峡水库、改善库区水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年产高价值水产品10000吨以上。该工程由市农垦集团选择适宜区域先行试验,积极稳妥地推进。
质量品牌工程。加强生产环境、苗种、捕捞作业、储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完善水产品加工、流通、船网改造等标准化产业链条,大力推广有机、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做好相关产品认证工作,培育“三峡有机鱼”品牌。与观光旅游相结合,打造一批集捕捞、垂钓、旅游、餐饮、观赏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推动相关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人才培训工程。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运作模式,对三峡库区农民、移民进行专业培训。重点开展资源养护、苗种生产、水库捕捞、产品加工、鲜活鱼储运、船网改造、餐饮服务等技术和技能培训,帮助20万农民和移民掌握相关从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