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工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露地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采用最适合栽培品种及株行距,按统一标准进行土壤管理、水肥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埋土防寒等规范操作。喷灌设施、围栏、道路、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小农机具。到2015年,在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哈尔滨市东部地区建设露地蓝莓种植基地5万亩;到2020年,在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哈尔滨市东部等地建设露地蓝莓种植基地20万亩。设施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选用适合品种,按适宜株行距进行定植,按统一标准进行设施内温湿度管理、光照管理、土水肥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埋土防寒等规范操作。建设温室大棚、组培室,配套喷灌设施。到2015年,在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等地建设设施蓝莓生产基地0.5万亩;到2020年,在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及哈尔滨市东部地区等地建设设施蓝莓生产基地1万亩。蓝靛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采用最适合栽培品种,按适宜株行距进行定植,按统一标准进行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等规范操作。
4.推进措施。
一是加大对蓝莓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省级蓝莓基地建设专项扶持资金,每年5000万元,重点投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市县也要加大投入力度。现有各项支农资金要向基地建设倾斜。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外商资金、企业资金向蓝莓基地投放,形成多方加强基地建设的势头,保障基础能力建设。由省发改委牵头,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林业厅、水利厅、森工总局、电力有限公司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二是以制度促可持续发展。适时启动野生资源管护和采摘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对管护区进行科学规划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恢复、保护和利用野生资源地。在管护区内进行合理的人工管理,推进采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收、承包、抚育管理办法,积极引导集团、大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采取承包方式进行有序采收,杜绝自发性采收对野生资源的破坏。由省林业厅、省政府法制办牵头,省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三是建立实验示范基地。选择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分布密集地块,建立集约化抚育实验区,进而形成产业基地。在破坏较重地块蓝莓生长区,通过密度调节、伴生种密度调节、种类调节和养分调节等手段促进种群恢复。由省发改委牵头,省农委、水利厅、电力有限公司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四是加强技术标准规范指导。建立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术标准,开展标准化育苗基地和种植基地建设。由省林业厅牵头,省农委、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二)产业化带动工程。
1.龙头企业布局。根据蓝莓种植区域规划,遵循原料就地贮藏和就近加工的原则,在蓝莓发展的重点地区和其它地区,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规模发展潜力的浆果加工企业以及龙头企业,扶持其开发新产品与扩大产能同步推进。规划每个龙头企业的特色产品加工种类,有针对性地发展品牌产品,引导龙头企业开拓国内高端产品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依托大型医药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效益。
2.产品开发方向。根据现有的加工产业基础,实现高中低端产品并举,形成集群优势,推动蓝莓加工产业由简单速冻原料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由出口原料向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由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向消费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转变。在产品开发方向上,蓝莓产量相对较少的地区应主要以食品配料、原料及初级产品加工为主;蓝莓产量较大的地区应充分利用我省野生蓝莓花色苷等保健成分含量高、适合精深加工的优势,做好两方面开发:一是进一步扩大酒类、饮料、果酱、罐头等传统加工产品规模,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顺应消费市场变化,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重点发展高档产品。二是利用皮渣提取花色苷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进一步开发蓝莓胶囊等保健品和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