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兴安岭野生蓝莓及人工栽培生产区。在小兴安岭野生蓝莓集中分布的伊春市友好、上甘岭、五营、红星、新青、汤旺河、乌伊岭区和嘉荫县施业区内,以及黑河市的爱辉区和逊克、孙吴、嫩江县等地,建立野生蓝莓管护和抚育基地。在土地等自然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人工种植基地,种植重点区域为伊春市的友好、上甘岭、五营、乌马河、翠峦、美溪等区及朗乡、桃山、铁力、双丰林业局等地,黑河市的爱辉区、北安市、逊克县、孙吴县等地。种植品种以“美登”为主,少量搭配半高丛品种。
(3)东部山区人工栽培种植区。东部的张广才岭、完达山山脉及老爷岭,在通河县、尚志市、宾县、海林市等地及有关森工林业局,具有较多的土地、环境、资源及技术人员优势。根据蓝莓生长所需生态环境(腐殖质>5%,pH4.3至5.0等),充分发挥寒地特有的冷凉资源优势,利用东部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设施蓝莓栽培,建立高标准的鲜食蓝莓生产基地,通过打时间差,与国内鲜食蓝莓生产区错时上市,以优质、熟期及相对低廉的价位优势进入国内外市场竞争,确立蓝莓鲜果生产的独特地位。栽培品种以半高丛及部分北高丛品种为主。
(4)大中城市周边鲜食果品设施生产区。在邻近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市等大中城市周边,新建和利用城市周边现有蔬菜温室、大棚,选择半高丛和北高丛类型中适宜的优良品种,发展一定规模的设施蓝莓栽培,生产鲜食蓝莓,供应周边城市居民。同时,可充分利用我省的冷凉资源,与国内其它鲜食蓝莓产区错开上市时期,通过打时间差,错时向国内市场供应鲜果,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重点发展区域为尚志市、通河县、阿城区、呼兰区、宾县、五常市、海林市、桦川县、桦南县、勃利县等地。
(5)著名旅游景点观光采摘区。依据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将蓝莓产业与我省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以大小兴安岭蓝莓节为带动,在省内著名景区建立蓝莓观光采摘区。重点建设区域为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旅游度假区和小兴安岭森林旅游度假集合区。在这两个重点区域同时建设若干野生蓝莓观光采摘区和设施蓝莓生产区。在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五大连池旅游度假区、镜泊湖渤海旅游集合区等区域内也可发展一定面积的设施蓝莓生产,供游客采摘购买。依托蓝莓产品,积极发展保健旅游。
3.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野生蓝莓资源,建立大规模的野生蓝莓生产基地和部分人工种植基地,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破解企业加工能力过剩、原料缺乏以及野生蓝莓储量大,可采、可及能力弱的问题,夯实基地建设基础。计划建设野生蓝莓管护、野生蓝莓集约化抚育生产、蓝莓种苗繁育、人工种植基地等四类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7.93亿元,其中,中央、省、市县投资8.379亿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19.551亿元。
具体为:(1)野生蓝莓管护项目。管护区内不进行大规模的林间作业,采取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以人工抚育为辅,适量采摘,注重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逐步恢复管护区内野生蓝莓种群,达到扩大种群、提高单产的目的,亩产突破25公斤。建立管护站采收站,配备必要的巡护设备、收贮机械、界桩、标牌等设施。到2015年,建立野生蓝莓管护区100万亩;到2020年,建立野生蓝莓管护区120万亩。
(2)野生蓝莓集约化抚育生产项目。在各林场内分别建立标准、规范的集约化抚育生产基地示范区、生产基地推广区。购买作业用具,打机电井、配套喷灌设施,道路、采收站等抚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亩产水平。到2015年,集约化抚育面积为20万亩,亩产突破40公斤;到2020年,集约化抚育面积为30万亩,亩产突破150公斤。
(3)蓝莓种苗繁育项目。在现有蓝莓种苗繁育基地基础上,在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黑河市、哈尔滨市东部地区和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分工技术协作,统筹考虑,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完善温室大棚、组培室、喷灌等基础设施,有计划地建设人工栽培蓝莓、野生蓝莓优系及蓝靛果种苗繁育基地0.8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