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引进
组织实施“226”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推进“511”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和“121”创新带头人培养工程。加强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引进工作,引进10家以上留学生创业团队。深化“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合肥工作基地”工作,完善海智基地组织架构,开展人才库、项目库等信息平台建设。强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人才进入省“百人计划”、中组部“千人计划”。
开展“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争取新建6家。完善中科大创新人才培训基地,深化研究生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基地建设,继续引进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研究生在肥进行科技服务活动。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试点工作。出台合肥市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开展高新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创业辅导、政策咨询、企业服务、专利服务、提升能力等各项专业培训。加快职教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六)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推进科技金融结合。争取进入全国科技金融试点城市,重点抓好上市融资、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新三板”市场试点、风险投资、产业基金、股权期权激励等工作,引导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建立科技金融对接长效机制。加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运作和管理,力争创投基金年投资总额达到5亿元以上。争取组建1-2个规模2亿元以上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建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资源库,加强上市资源培育,争取5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扶持引导技术产权交易。支持安徽股权交易所建设,加强与天津股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设立私募股票柜台交易。支持合肥高新区申请非上市公司代办股权转让试点。
培育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争取徽商银行在肥设立科技支行。支持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壮大规模,引入战略投资者。建立国有担保机构资本补充、风险补偿长效机制。推动高新区深化科技保险试点,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推进风险投资平台建设。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完善政府创新引导资金运作机制。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探索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和担保风险基金,推动金融风险投资机构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七)加快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引进和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尽快形成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区。加快科技中介行业协会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和较高专业素养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强化开发园区的科技孵化功能,打造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创新驿站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完善20个科技路路通创新服务站。建设家电检测、服务外包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专利技术交易中心、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建设。
办好第十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突出科技资源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对接方式,全面展示最新高技术成果。
建立和完善科技资源统计制度,定期发布科技统计监测报告。做好R&D资源清查工作,挖掘科技资源潜力与产业发展对接。
(八)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争取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推动部属高校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创造条件引导其面向我市优势和特色产业,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加速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产业化。加强与中科院、中科大合作,积极推进院地共建。积极开展与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台湾新竹工业园交流合作,推进与北京海淀区、上海杨浦区、西安、南京等地区科技交流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