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高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将社区信息化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的,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街道、社区五级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三)开展社区教育,繁荣社区文化,不断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1、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着力推进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加强家长学校和社区学院等社区教育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开发各类学习媒体和媒介,构筑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终身学习平台。
2、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等活动,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化品位。要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节日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整治社区人居环境。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搞好绿化美化,整治违章建筑和乱贴乱发小广告等行为,做好垃圾、噪声、污水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工作。健全社区环境保护制度,倡导义务护树护草,文明饲养家禽和宠物,自觉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习惯。
四、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一)合理设置农村社区,实现与村级组织有机融合
农村社区设置主要以建制村为基本单元,实行“一村一社区”的主体模式,组织形式主要依托现有的村级组织,与村委会合二为一。各地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合理的设置农村社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发展模式。
(二)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基础性工作平台
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应与农村社会事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现有的村级组织、供销社兴办的村级综合服务社等办公场所设施,采取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建设集管理、服务、活动、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形成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室内外专项设施相配套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体系。社区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规模,应根据经济条件、人口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合理确定,原则上要按照“一场五室两市”要求进行:“一场”,即室外文体活动广场,有条件的村一般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五室”,即卫生室、警务室、图书室、综合活动室和办公室,一般面积不小于350平方米;“两市”,即供销社兴办的日用百货超市和农业生产资料超市,一般面积不小于120平方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情况建立档案室、科普服务站、法律服务站、消费者协会投诉站和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计划生育服务室、村邮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