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珠三角已初步形成以广州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连通全省和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高速公路网基本覆盖区域所有县(市),内河航道网以千吨级航道为骨干,主要港口出海主航道均满足5万吨级船舶通航要求。初步形成与粤东、西、北地区电网连通的珠三角500千伏双回路内外环电网骨干网架,覆盖珠三角主要城市并连接省内现有主要炼油厂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以及覆盖珠江口两岸主要城市的天然气主干管道,电网、天然气管网还与香港、澳门连接,加强了对港澳的能源保障。初步建成区域和流域相结合,以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水生态保护和防治水害为主体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和水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水务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基础通信网络已在珠三角建成核心环、西环和东环,有线电视光缆干线网覆盖全省所有市、县(区),形成空中、地面、水下的立体通信传输网络,基础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初见成效。这些都为实现珠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目前,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行政管理体制障碍问题突出。各类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及营运分由不同部门管理,线网状工程经过多个行政区,在项目规划、选址、建设进度、管理机制、技术标准等方面常有分歧。由于缺乏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协调机制,难以对区域性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性管理和有效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多头管理、诸侯割据”的发展模式,致使资源的整合与一体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综合性基础设施规划缺乏。由于部分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缺少有效统筹,规划综合性不强,且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衔接不够,造成基础设施布局不尽完善,结构不尽合理。三是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政策和机制缺乏。受现行的许多财政、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和机制制约,再加上项目业主各异,导致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布局建设难以到位。虽然省市已初步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利益共享机制,导致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协调管理难度较大,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步履缓慢。这些都使得各类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难以互联互通,制约了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清除制约珠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的体制障碍,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依托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突破行政界限,统筹规划布局,整合各类资源,省市联手加快推进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建立和完善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体系,并加强与粤东西北、港澳以及泛珠三角其他区域的衔接,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大空间发挥交通、能源、水资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为加快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珠三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发展目标。
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形成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珠三角现代基础设施一体化体系,构建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
到2012年,区域基础设施协调机制初步完善,实现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
--构建开放高效的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以广州为中心、连通区域内所有地级以上市的城际轨道交通和快速干线铁路网络架构,高速公路网覆盖区域内所有县(市),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系统趋于完善。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一体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形成稳定安全的一体化能源供应体系。完善区域内骨干支撑电源总体布局,建成珠三角内外环电网和区域内部输配网络,主要城市初步形成智能化电网;基本建成连接多气源的天然气主干管网和贯穿东西两翼、珠三角的成品油输送管道;区域内油、气、电基本实现同类型同网同价。
--初步建立协商联动的一体化水资源保护开发格局。基本实现珠三角地级市水务一体化管理,初步建立各市之间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协商机制和节约保护联动机制。供水保证率大中城市达95%以上,一般城镇达90%以上,主要用水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防洪(潮)、排涝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初步建成人水和谐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
--基本实现集约共享的一体化信息化格局。基本建立能够支撑“三网融合”和互动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建成无线宽带城市群,努力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信息化水平初步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区域内整体互联网普及率、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0%、60%以上。
到2020年,珠三角基础设施协调机制更加完善,一体化管理体制更为健全,全面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
--形成网络完善、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三角紧密相连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备,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方式全面建立,交通运输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