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先进制造业布局。
依托大型生产和制造中心、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细化产业分工,完善产业配套,形成珠江口东西两岸和沿海产业发展轴“三轴”联动、协同发展的一体化布局。
(1)交通及海洋装备制造。汽车产业重点构建“两核一圈”的基本空间布局,打造华南国际汽车制造基地。依托广州和深圳的轿车整车生产及核心技术研发,辅以广州、佛山、东莞的客车、载货车和专用车生产,形成以广州和深圳整车为核心,辐射带动佛山、珠海、中山、惠州、东莞、肇庆、江门,以及粤东西北的清远、韶关等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圈的配套发展格局。以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为契机,以广州为中心,江门为配套发展轨道交通车辆总装、维修及配套装备制造产业,建设服务华南、辐射全国的轨道交通制造产业集群。整合提升摩托车产业,以江门为核心,强化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扶持江门建设“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以广州、中山、珠海、江门为主,各有侧重、错位发展的珠江口千万吨级修造船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带。广州加快建设以中船南沙龙穴造船基地为龙头,以国际三大主流船型和高技术船舶,以及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等船舶关键配套装备为重点,总装、配套与维修联动发展的大型船舶制造基地;中山建设以成品油轮、化学品船等高科技船舶及海洋工程大型铸锻件生产为主的临港船舶制造基地;珠海建设以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及游艇制造为主的世界级海洋工程装备基地;江门重点发展中小型船舶、特种船舶、中高档游艇和船舶修拆等产业,建设广东中小型船舶及配套产业基地。
(2)通信设备制造。以深圳为龙头,广州、惠州、东莞、佛山为支撑,构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全球通信设备制造和创新基地。以深圳为核心、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包括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的智能交换系统、通信核心网系统、综合接入系统和通信导航系统等基础通信设备产业带;以惠州、深圳、广州、东莞为中心,打造辐射带动粤东西北的新一代通信终端设备产业基地;以深圳、广州为中心,打造涵盖惠州、东莞等地的数字对讲和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的专业无线通信产业带。
(3)电力设备制造。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联系,建设以广州、佛山为核心,辐射带动全省的电力设备产业集群。重点构建以广州南沙、江门台山核电核岛设备制造为龙头,珠三角其它地区为配套的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中山风电设备制造为龙头的珠江口西岸风电产业带;以广州、佛山和肇庆的高压、超高压输变电重大成套设备为核心,延伸发电设备下游环节,带动中山的分马力电机、中低压输变电设备,深圳、珠海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和微、特电机,东莞的光纤、光缆,江门的中低压输变电设备、电气控制和电线电缆集群发展,并进一步辐射带动粤东西北的汕头、清远等地相关设备制造业发展,推动形成产业链完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电力设备制造业分工协作格局。
(4)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构建以广州、佛山、深圳和东莞为主要节点的通用和专用设备产业带。重点建设华南地区数控系统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以广州为主,辐射带动佛山、深圳、东莞的数控系统及机床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引导形成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带动中山等地的锻压及成形设备产业链;形成以深圳、广州为中心,与东莞互补互促的激光和激光加工设备产业布局一体化格局;构建和完善以广州为中心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链;依托重点企业,形成以广州整梯生产、立体停车设备制造为重点,辐射带动中山、佛山南海的高速电梯制造,推动形成楼宇及起重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货币专用设备及相关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形成以深圳、东莞为主的精密封装、组装及检测设备,以肇庆为主的片式元器件生产设备的电子专用设备产业集群;引导形成以佛山为主的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和建筑工程用机械产业集群;以深圳、江门为重点,发展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业;以佛山为重点,发展纺织机械产业集群;以广州、肇庆、中山为重点,建设印刷包装机械、气动元件和真空设备产业集群;以广州、中山为重点,建设食品饮料加工机械产业集群;以广州、佛山、深圳、东莞为重点,建设塑料加工机械和大型及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深圳高档医疗设备生产基地,形成以深圳为中心,辐射带动佛山、珠海以及粤东西北的医疗设备产业集群。
(5)石油化工。强化石油化工产业空间集聚,延伸和完善下游产业链,构建以惠州炼化一体化为龙头,辐射带动珠江口两岸地区精细化工差异化发展的格局。惠州重点建设大亚湾石化深加工和精细化工高度集聚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区,并向东莞延伸产业链。广州重点发展有机化工原料深加工、功能性新材料、生物化学品等高技术精细化工产业。珠海做大做强PTA(精对苯二甲酸)产业,重点发展环境友好的新型专用化学品和新型材料,加快建设临港化工基地,并向江门延伸产业链。深圳重点发展高性能电子化学品、生物化工、高分子新材料,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基地。佛山依托涂料、变性淀粉和塑料助剂等产品发展优势,建设新型涂料和助剂发展基地。中山大力发展胶粘剂、汽车涂料和家用卫生用品等优势产业,建设国内领先的专用化学品生产基地。东莞以立沙岛精细化工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以新领域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和基础有机化学品为主体的石化深加工产业群。江门重点发展为造纸、塑料、印染等多行业配套的化学专用助剂产品。
(6)钢铁。抓住宝钢重组韶钢、广钢的契机,建设以汽车、家电和造船用钢为主的广州高端板材制造基地,与湛江千万吨级现代化钢铁基地一起,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钢铁产业新格局。
3.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布局。
以深圳和广州高技术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和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载体,建设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高地,尽快形成由深圳、广州两个核心城市,佛山-广州-东莞-惠州-深圳高技术产业密集带构成的“两核一带”的总体布局。
(1)电子信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业集聚辐射功能,提升珠江口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形成全球电子计算机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汽车电子制造、娱乐玩具电子制造等五大基地,以及广州、深圳、珠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软件产业园区。
加快形成和完善珠三角平板显示产业链,打造世界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以广州、深圳和佛山高世代平板显示项目为龙头,以彩电整机、平板显示面板模组、平板显示关键配套件、平板显示专用制造与测试设备为重点,完善上下游产业在珠三角的配套,形成辐射带动全省、梯度合理的区域布局。
力争在高性能服务及产业化、3C融合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集成电路等领域关键技术和国家重大技术专项上取得突破。深圳主要承担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研发和制造环节,重点建设创新研发基地。东莞不断提高产业生产制造能力,建设高性能计算机及周边网络设备、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产业基地。惠州重点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由OEM向ODM转变。广州加快形成以广州科学城、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等三大片区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高地。肇庆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产业的要素集聚,做大做强新型电子元器件基地和“广东省光电产业基地”。珠海重点建设印刷线路板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