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息服务。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近距离无线互联及物联网关键技术,推进基础通信网、应用网和射频感应网的融合,先行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促进影视娱乐和交互性多媒体等数字内容服务业发展,建设基础数据库、数据资源服务中心和网络数据中心,发展信息资源增值服务业;推进电信网、互联网与广电网“三网融合”,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移动商务;扩大软件网络化服务,发展“云计算”服务,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和新兴信息网络系统,引领新一代网络经济发展。
3.专业服务。突出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培育节能环保、科技咨询、技术贸易、知识产权、科技孵化、科技风险投资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针对企业和个人的管理、法律、会计、审计、税务、评估、咨询、广告、知识产权、就业和劳务、公共关系、经纪代理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业。扶持一批立足本地、辐射全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4.教育服务。重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含技工教育),高起点举办一批面向全省招生的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努力建成全省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地带和南方重要职业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技能培养培训和技能鉴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推进粤港澳教育服务合作,促进珠三角教育服务与国际接轨。
5.会展服务。以国际化为导向,重点发展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打造国际会展品牌。以专业化为导向,依托优势产业,鼓励发展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会展。重点扶持电子、通信设备、家电、陶瓷建材、珠宝、家具、服装、家用纺织品、花卉等专业会展品牌。以促进投资贸易为导向,依托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一批地方会展,培育区域品牌。大力发展为会展业提供专门服务和配套的专业服务业。
6.流通服务。积极推进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一批现代化物流园区和物流枢纽,发展各类物流和配送分拨中心,着力发展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分拨及国际配送业务。推进市场组织、经营方式和管理创新,依托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一批大型中高级专业批发市场;鼓励和规范发展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加快形成大宗商品“广东价格”。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动流通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推进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积极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餐饮等流通服务业,大力提升小城镇流通服务业水平,完善社区和农村流通网络。
7.外包服务。提升企业接包能力和质量,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服务外包体系。积极发展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应用管理、设备托管、技术培训、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研发设计、金融结算、财务处理、跨国采购、客户服务、呼叫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等商务流程外包(BPO)业务,以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外包为重点,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市场,打造离岸外包交易中心。
8.旅游服务。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构建区域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完善区域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促进粤港澳旅游服务融合,重点发展都市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把珠三角打造成为国际重要的都市旅游和商务休闲目的地、重要的国际游客集散中心。鼓励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和医疗保健旅游等。
9.文化创意。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培育一批创意产业集群,建设珠三角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建筑与规划设计、动漫游戏开发、新闻出版创意、广播电影电视及音像制作、广告与咨询策划、文艺创作与表演等。深化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以深圳文博会、港澳文化创意会展和动漫博览会(东莞)为推广平台,共同打造“亚洲创意中心”品牌。
(二)先进制造业。
做强做大以装备制造业和大石化、精品钢铁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交通及海洋装备、通信设备、电力设备、通用和专用设备、石油化工、钢铁等产业,将珠三角打造成为世界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10.交通及海洋装备制造。以低排放和创建自主品牌为导向,发展以汽车为主的整车及零配件行业。突破汽车节能、车用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控制集成等关键技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自主品牌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发展船舶制造及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海洋工程装备、港口物流机械等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发展大型铸锻件等配套产业,支持发展游艇制造及零配件产业。通过大型企业的引入及本土企业的培育,发展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1.通信设备制造。以智能化、集成化为导向,重点发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全球卫星导航设备,以及北斗星系统、智能交换系统、通信核心网系统、综合接入系统、智能终端等,强化国家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心地位,建成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通信产业基地,重点打造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产业基地和数字集群通信产业基地。
12.电力设备制造。以成套化、智能化为导向,发展核电、风电和光伏发电、输变电和配电设备制造,包括110kv以上电压的各类输变配电开关设备及线缆、汽车用电机、控制用步进电机、稀土永磁电机、无刷直流微电机及智能化电机、电力电子与变频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万千瓦核电及配套装备、核岛主设备,风电成套设备中的风力发电机、兆瓦级以上变浆、变数风力发电机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
13.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以工作母机为主体,数字化、自动化为导向,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及系统、锻压及成形设备、激光加工设备、农机装备、货币自助设备、楼宇及起重设备、医疗器械等,以及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发展升级一批专用制造设备。数控机床及系统重点发展具有世界技术水平的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重型装备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专用设备、大型施工设备、铸造与压铸设备。电子机械重点发展精密封装、组装、检测和片式器件生产设备,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关键设备。农机装备重点发展半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智能甘蔗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等。提升模具和精密机械组件的制造能力,重点发展与汽车产业配套的大型模具,以及气动、液动、电动等精密组件和关键部件,提升整体装备制造水平。
14.石油化工。以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为导向,依托炼油和乙烯炼化一体化龙头项目,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等石化中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乙烯、丙烯、丁二烯、芳烃等基本有机原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新型合成材料,聚碳酸酯(PC)、尼龙(PA)、聚甲醛(POM)等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添加剂、助剂、粘合剂及高档专用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以及子午线轮胎、汽车制造业专用橡胶制品。积极勘探开采海洋油气资源。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15.钢铁。以精品化发展为导向,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不锈钢板、汽车板、彩板、镀涂板以及特种制管等钢材后加工。加大研发、设计和应用力度,促进钢铁产业与装备制造、造船、石化、汽车、家电、金属制品等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加快钢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打造辐射全国、国际一流的钢铁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