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培训方式。“教”的方式从“讲授为主”,转化为“参与式活动”为主;“学”的方式从“听讲”为主,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的活动为主。集中后要有远程跟踪指导。
九、学科指导专家。各学科确定一名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熟悉教师培训工作并取得高级职称的专家作为学科指导专家。学科指导专家对该项目全面负责。
十、培训组织与管理。充分听取农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实际需求,研制各学科培训方案;建立培训的专家团队,建立“专家治训”的机制;各培训子项目,需设立“学科指导专家”一名,并全程参与和主持培训活动。集中培训要与校本研修及教师岗位自学自练相结合。集中培训后,应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计划、人人有成果,利用网络,开展网上研讨会、网上学习成果发布等活动。制定培训班管理制度,鼓励学员自主管理,重视收集、整理过程性、成果性材料,编制培训简报。后勤方面应成立管理团队,强调安全意识;教学设施完备;食宿条件良好;医疗保卫齐全,备有应急预案。
十一、培训经费预算
暂按240元/天/人标准预算,列出培训费、资料费及生活补贴等开支范围和金额,参培教师往返交通费回原单位报销。
项目三 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一、目标任务。帮助1800名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专兼职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理念以及实施策略与方法;提高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农村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熟悉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指导等方面的操作规范和教学方式;帮助参训教师进行校本学习、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为农村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基础教育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时间。集中培训20天+不少于1个月的实践研修作业远程指导。
三、培训对象。县以下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专兼职教师。
四、培训学科。小学音乐、小学体育、小学美术、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学英语、小学信息技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音乐、初中体育、初中美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五、内容模块。建议从以下方面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标准解读;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践;教学观摩(观课、议课等)与教学活动的现场考察;校本研修的开展。
六、培训方式。短期集中培训与远程在岗研修相结合。集中研修,应注意把理论知识的接受性学习、案例解析的借鉴性学习、现场涉入的观察性学习、行动研究的探索性学习、经验重构的反思性学习、交流共享的合作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尊重参培学员的创造性精神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远程在岗研修应以规范、自选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研修团队,建立班级QQ群、博客群、导师团队,为学员及导师提供交流共享平台、专业引领平台、资源供给平台。
七、学科指导专家。各学科确定一名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熟悉教师培训工作并取得高级职称的专家作为学科指导专家。学科指导专家对该项目全面负责。
八、特色创新。针对教师队伍结构短缺的主要矛盾,在认真作好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紧缺学科的教师和薄弱学科的教师进行基础性、补偿性和适应性培训,目标要具体、要适应需求,解决问题、突出实效。
九、培训组织与管理。实行“学科指导专家”负责制度。由培训机构设置一名学科指导专家,对培训全过程负责,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应急预案;教学设施完备。具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建有多所教师发展基地校;重视收集、整理过程性、成果性材料,编制培训简报。
十、培训经费预算
暂按240元/天/人标准预算,列出培训费、资料费及生活补贴等开支范围和金额,参培教师往返交通费回原单位报销。
项目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者短期集中培训
一、目标任务。通过项目实施,培训农村县级教师培训机构1200名专兼职研训者,进一步推动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增强农村地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参训者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和全员培训中更好地发挥组织管理和示范辅导作用,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农村地区形成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造血机能”。
二、培训时间。集中研修10天+不少于1个月的实践研修作业远程指导。
三、培训对象。一类为学科培训者培训:参训对象为农村地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专兼职研训者,包括以下学科: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理科综合、初中文科综合、中小学艺术、中小学体育。另一类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培训:主要是农村地区电教部门、教培机构等能够进行远程培训辅导和组织管理的教育技术骨干人员。
四、培训内容模块。学科培训者培训内容,建议由以下模块组成:有效培训(包括现代培训理念、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学科教师培训的实践性操作等);学科教学(包括学科新课程难点模块的教与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学科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策略研讨、学科教学评价与指导策略研讨等);校本研修(包括利于教师互助研修与协同发展的团队文化建设、校本研修与跨校际的研修活动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基于教学问题的微型科研实践训练和组织管理、互助研修的案例分析与实践体验等);网络研修(包括远程培训的平台使用、网络研修的组织与管理)。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培训:有效培训(包括现代培训理念、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学科教师培训的实践性操作等);教育技术(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局域网络技术发展、网络学习平台、教育技术问题及策略研讨、教育技术案例分享等);远程培训(包括远程培训的理念、远程培训的组织与管理、远程培训的平台使用等)。
五、培训方式。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现场观摩与操作体验相结合、任务驱动与团队合作相结合、案例剖析与经验分享相结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交流相结合。
六、培训创新。从有效培训模块入手,帮助参训者体验和感悟实施有效培训的理念和策略,并融合学科特点,针对性地设计特色模块、案例渗透和任务驱动;通过校本研修模块的学习,回归参训者工作实际,进一步拓展培训视野,下移培训重心。方式上重在培养培训者的实践智慧,着重让学员在过程中体验新的培训模式及其培训效果;通过多形式的任务驱动,进一步明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热情,导向基层工作实践;搭建多元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学员的深度交流,实现将学员作为培训资源的目的。
七、学科指导专家。各学科确定一名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熟悉教师培训工作并取得高级职称的专家作为学科指导专家。学科指导专家对该项目全面负责。
八、培训组织与管理。培训机构应设立“学科指导专家”,对培训全过程负责;建立由培训效果好、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资源库,选派服务热情、细致周到并具有较好专业水平的教师作为培训班主任,细化工作流程;培训机构应充分挖掘和整合优势资源,完善教学实施,安排良好食宿,制定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