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宏观质量管理水平。及时跟踪研究产业政策动态,加强质量管理状况调查,强化风险预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质量状况分析会制度,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区分行业、产品,组织开展基础性、突破性、带动性强的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技术层次和竞争力。根据我市各产业中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帮助企业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质量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完善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妥善处理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二)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进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生产许可证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抽查、执法打假与企业质量信用监管的联动机制,实施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严厉惩处质量失信行为。
(三)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围绕我市机械、纺织、轻工、化工等10大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汽车、农业装备、纺织服装等28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培育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着力培育一批有影响、有市场、有规模、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加大名牌保护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引导企业积极争创省长质量奖和市长质量奖,树立质量标杆,带动质量竞争力整体提升。
(四)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和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潍政发〔2008〕11号),对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引导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对基础相对较好的企业,引导企业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鼓励企业将专利和核心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对获得发达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积极向相关国家标准化组织推荐成为国家标准草案;对新的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优先向国家申报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分支机构秘书处工作。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标准体系。本着“填平补齐、急用先行”的原则,大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示范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节能等标准体系建设。
(五)加强产品质量示范区建设。严格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潍政办发〔2009〕37号)精神,围绕支柱产业、重点产品发展规划,建成一批优势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区域性优势产业和优质产品。认真贯彻国家《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传统产业,引领区域性特色产业升级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探索联盟标准制定的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产业集群企业制定联盟标准,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